农村党员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问题思考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和生命之魂。如何使农村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是农村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在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第二批又如火如荼开展起来,而党员的最大群体既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因其固有的特殊性,受教育存在诸多的困难与问题,我们将如何开展才能收到预期的成效呢?我们只有直面困难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寻根究源,才能真正做到教育活动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一、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存在的困难
    1、党员整体“四化”趋势明显,教育压力大。农村党员从目前的情况看,呈现“年龄老化、思维框化、思想退化、作用弱化”的“四化”趋势。虽然近年来,由于注重在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党员的年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但整体失调,老龄化严重。由于老龄党员年老体弱,行走不便,给集中学习造成不便;其文化程度低,又会影响集中学习的效果。同时,农村党员由于大部分处在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山区,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鲜事物少,加之老龄党员比例大,在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大部分不能与时俱进,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停留在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新鲜事物,对致富能人存在偏见,对社会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概归咎于党的领导,对党的先进性教育认识不深。农村党员思维框化,给先进性教育首先要转变其思想认识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有些农村党员,不求上进,思想退化,没有真正成为群众利益的代表,党性意识、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全局观念不强,具体表现在:一是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对集体经济的发展不热心、不参与,有的为了个人、局部利益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全局的利益;二是不能较好地处理亲与疏的关系,在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中,只愿与亲戚邻里结成帮带对子,对组织上分配的非亲非故的帮带对象,情感上不投入,工作上不卖力;三是不能较好处理上与下的关系,一些党员从村、组干部岗位上卸职后,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拒绝办理移交手续,有的故意挑拨班子成员矛盾,有的恶意诋毁在任干部形象,有的干扰民主选举等等现象屡见不鲜;四是不能较好地处理有偿与义务的关系,少数党员要求开会发“误工补贴”,否则不参加;五是不能正确处理党性观念与封建迷信的关系,部分党员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宗族观念浓厚,热衷于续族谱、修祠庙,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六是部分党员在事实面前不讲真话、不说实情,面对社会丑恶现象不能挺身而出,有时甚至为虎作伥、丧失良知。由于农村党员的以上表现,严重导致了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形象不好,从而使党员在农村的影响力、凝聚力每况愈下,先锋榜样作用不明显,作用弱化。党员队伍的“四化”现象,给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增加了“保先教育”的困难。
    2、人员分散,学习难以组织。近年来,许多县市乡镇为稳定村干部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村级开支,大规模并组、并村,致使村域范围扩大。就浏阳市的花卉苗木之乡——柏加乡来说,一个村内相距最远的两户村民竟达45里,这些客观因素造成党员集中教育相当困难。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与发展,劳动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党员外出务工。党的基层组织的属地化设置和党员就业随市场流动,导致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同时,绝大多数外出党员并不看重党员这一身份,外出时,既不跟组织说明情况,办理介绍信或流动党员证;外出后,又长期不与组织联系;回来后,不汇报情况,有的甚至党费几年没交,党员会议几年没参加过。而组织上又碍于面子,既不批评教育,又不开除。外出党员,由于没有介绍信与流动党员证,与原有组织脱离联系,又未能得到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认可、教育与关怀,在履行义务上缺乏有力的组织约束,在管理上处于“真空”,成为没有“家”的流浪儿。党员的极为分散,特别是外出党员的流向不明,给党员的集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便。
    3、党员个体差异性大,学习内容难统一。在知识经济、信息革命的影响下,农村党员产生了极大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农村党员的素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新情况、新问题,适应能力、预见能力、解决能力都比较差,思想不解放,致富本领不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很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能较好地为群众服务。特别是一些老年党员,由于知识和年龄双重老化,在家庭、在社会都处于受供养的地位,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范围、程度都受到了限制;二是部分党员致富能人,特别是党员科技示范户,思路开阔,能够引导群众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农村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榜样。当前农村党员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各异,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的不同,受电视、网络等文化的熏陶不同,受社会各种思潮的侵蚀、抨击程度不同等等,导致农村党员的多样性极为明显,具体体现在:一是思想信念上存在差异;二是家庭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异;三是在兴趣爱好、科技文化水平及工作能力上存在差异;四是从事的行业、生活贫富存在差异。由于农村党员的社会多样性,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济实力的党员有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学习教育“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给教育的内容增添了多样性。
    4、利益取向不同,学习认识不统一。学习必然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而农村党员不同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一份生产一份报酬”。党组织若不能很好处理好其学习与生产的关系,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务必导致许多着眼眼前利益者不愿参与学习,至少不去认真学习,这样就不能取得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其次,有的山区党员户到村部要走上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必要的食宿又不能不做安排,同时组织学习必然要发放学习资料,这势必造成一定的学习开支,而这笔费用对于十分贫困的山区村党组织可无法承受得了。因此学习费用开支、学习影响生产的情况,在农村党员的保先教育中我们不能不认真考虑、细心斟酌。
    5、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造成党组织凝聚力下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实行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生产的指挥权,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履行义务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约束,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削弱。面对出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显得苍白无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党务干部不愿从事比较清贫的党务工作,使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乏力。要强化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效果,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十分迫切与重要。
    二、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目标
    明确农村党员先进性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是搞好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党员依据其行业、职业、地域分布等特点,有其特殊性,其先进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也有别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按照“思想政治觉悟、业务操作技能、生产工作业绩高于群众”的要求,集中体现在要当好以下三个“典范”。农村党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是要着力解决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使其达到做好三个“典范”的要求。
    1、政治文明的维护典范。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形势,各类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部分群众的政治思想很不稳定,邻里纠纷、群体闹事、集体上访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治安和农村政治大局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党员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能熟悉政策、法律,不仅要自觉维护党与国家政策、法律的尊严,做遵纪守法模范,而且要主动地当好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者,及时化解民间纠纷,消除矛盾隐患,变群众上访为党员下访农家宣传政策、法律,为农村政治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大是大非面前,能立场坚定,是非明确,自觉维护党的尊严。
    2、物质文明的实践典范。任何社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物质文明的发展,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是基础。农村物质文明的高度繁荣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基础,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致富是每个农村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是时代赋予党员的历史责任,每一个农村党员要勇于担当起这个责任,要通过掌握一技之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敬业爱岗、勤劳致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做经济建设的开拓者,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
    3、精神文明的创建典范。农村党员是农村的一面旗帜,道德高尚、行为规范是农村党员先进性最起码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一是倡导文明新风,反对愚昧落后。在农村,一些封建迷信和社会陋习有所抬头,“法轮功”邪教、地下“六合彩”出现与蔓延的情况下,农村党员要以建设先进文化为己任,积极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并身体力行。要自觉移风易俗,引领时尚。要带头树立学习的风气、尊重科学的风气、明礼诚信的风气、勤俭节约的风气、讲卫生的风气、保护环境的风气、热心公益事业的风气,坚决反对和抵制打牌赌博、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等愚昧落后的习气,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邪教活动。二是扶贫帮困,乐于奉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居环境、生活质量虽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农村还存在着发展极不平衡的倾向。每一位党员要自觉联系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帮助其脱贫致富,为农村的繁荣发挥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三是维护群众利益,践行“两个务必”。要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主动向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勇敢地与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要富而思进,增强忧患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途径
    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要紧紧围绕以上三个“典范”的目标与要求,既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又要坚持从严治党,切实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观念,解决基层组织软弱乏力的问题;既要坚持自我教育为主,又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着重提高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同时充分相信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既要集中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机制,坚持做到“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既要搞好先进性教育,又要推动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搞好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关键是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民主参与权,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参与是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党员个体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动力,从根本上说,来自党员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部分农村党组织,要求党员的多,而给党员民主权利少、发展机会少的问题;改变只有在完成计划生育、救灾抢险、提留纳税、义务劳动、捐款捐物这类任务时,才想到党员,而平常党内的事务则很少想到党员这个党内生活的主体的问题;解决党员主体地位形同“虚置”、党员主体意识难以形成的问题。让党员广泛参与党内决策及其党内活动整个过程,党员身份意识才能得到增强,使其时时处处都能意识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通过组织学习、参观、讨论村里重大事务、开展党员谈心、在党员家庭悬挂“共产党员之家”匾牌等工作,使党员在享受一份荣耀感的背后自觉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从而也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建立规范化制度,确保活动有保障。一是实行党员亮身份制度。通过发放党员证,在《党务公开栏》内公布党员姓名、相片,授予“党员之家”、“优秀党员之家”匾牌等方式亮党员身份,既给予本人荣誉,又便于群众监督;二是建立巡回督查制度。乡镇党委向各农村支部派驻指导员,指导教育活动开展;三是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分类设立党员目标,严格管理党员;四是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强调群众参与,严格评议程序和操作标准,乡镇组织“不合格党员转化班”;五是切实履行“三会一课”制,丰富学习活动载体。开展诸如“读一本好书,学一门实用技术,做一系列实事,纯洁一种精神”的“四个一”活动等等。做到以制度规范活动,以制度指导活动,确保农村党员先进性活动取得预期实效。
    3、创新教育机制,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先决条件。目前一部分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不够好,思想退化,这与我们现在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有直接的关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的信息化社会里,加强党的建设与党组织的学习教育刻不容缓。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形势下,农村无疑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多开会”、“多学习”、“多上党课”、“多传授致富技术”已经成为农村党员的强烈呼唤,然而因为时间难凑、经费困难、形式太单调等种种原因,农村党员群众的学习教育未能有效开展。为此,创新党员教育机制势在必行。一是要创新教育理念。实现理论、观念、素质再造,提高认识,扩大教育面,确保教育时间、人员、经费“三到位”。二是要创新教育内容。既要向农村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又要开展向农村党员传授实用致富技术的培训教育,强化其科技致富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把先进性教育同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进行党的知识、民主意识、党性观念的教育,又要进行法制意识、市场意识、经营管理的教育;既要讲大道理,又要讲小道理,从“最低处”、“最近处”、“最实处”讲起,力求虚实结合,以虚促实。三是要创新教育形式。要以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以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观看电教片、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远程教育等主要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拓宽农村党员的发展思路,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要开辟农村党建新的载体,引导农村党员深入开展“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活动。要紧紧围绕“三农”,通过“选点、育点与管点”,着力加强农村党员科技素质示范点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示范点的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和示范幅射作用,达到农村党员队伍“强素质、强服务”的要求。要按照年龄、行业及特长对党员进行科学设置和管理,设立政策宣传岗、纠纷调解岗、科技示范岗等党员岗位,开展“岗位教育”。要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学习与各种“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实现学习由单一性向多元化、灌输性向渗透性、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创新教育手段,优化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机制,使广大党员在学习中更新观念、掌握科技、提高能力、净化心灵、发挥“双带”作用。
    4、严把党员“入口”,疏通党员“出口”。严把党员队伍的“入口”关,是保证党员队伍质量的前提。要严格党员发展,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预审制、责任追究制,按党内推荐和党外推荐的两票制,真正把有群众基础、有知识、有致富本领、政治素质好的先进农村青年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农村党组织不断注入活力,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处置不合格党员是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共产党员蓬勃朝气的关键。民主评议党员制度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党员队伍的变化,评议方法单一、参评范围较窄、评议标准抽象、处置力度不大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对不合格党员,失之以软、失之于宽。要实行民主评议与民主测评、党内评议与党外评议、柔性指标与刚性指标、定量测评和定性测评、教育管理与严肃处理“五个结合”的改革。要增加“背靠背”的问卷测评,以便增强评议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要实行党内、党外“两票制”,强化群众监督作用;要精心设计、量化考核标准,增加定量考核内容,把对违反计划生育法规、非法带头集体上访闹事、虐待老人、聚众赌博、热衷封建迷信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帮助发现问题,改正提高,但在民主评议产生不合格党员时,不可失之于软,不能仅仅停留在谈话诫勉、结对帮扶、限期改正上,而应该“动真格”,必要时予以劝退、除名。
    5、实行设岗定责,构建发挥作用平台。农村无职党员数量多、分布广,“不作为”、“浅作为”甚至“反作为”的现象引人注目。而其却是党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紧紧依靠的基本队伍和政治力量。党组织如何为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实行“分类管理、设岗定责”是有效途径。即指按年龄层次,提出不同要求,区分老年和中青年两大类进行分别管理,为每个有能力的无职党员确定岗位,把发挥作用的着力点细化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具体岗位上。具体操作办法:老党员设立支部决议宣传岗、组织老年人健身岗、群众建议反馈岗、移风易俗岗、纠纷调解岗等;对中青年党员来说,可以设立科技示范岗、勤劳致富岗、信息咨询服务岗、财务监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环境卫生岗、村规民约监督岗、水利设施维护岗、民意收集岗、文明新风岗等。按照“定原则,不定范围;定目标,不定过程;定岗位,不定人数”的要求,实行“自愿申报,就近就便,择优选配、竞争上岗”的原则,可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和一岗多人等形式,建立集中培训、情况交流、定期考核制度,根据完成岗位职责的绩效,季度小结、年终积分考核,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对真正年老多病、致富无术、观念陈旧的老党员,设立“荣誉党员”制,不分配具体任务,对参加会议也可不作要求,党组织对他们思想上仍然要关心,生活要照顾。设岗定责机制能够使无职党员“无职有位,有位可为”,是创设农村无职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的新载体,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看得见,摸得着,操作性强”的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新机制,构筑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支点,同时对积极要求上进的年轻人产生示范效应,给有职党员带来压力和挑战,在“有位可为”中重塑农村无职党员的新形象。对农村流动党员,要把解决“无人管”的问题放在首位,建立流动党员自我管理和党支部对流动进行管理的“双向式”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对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跟踪服务,了解其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现实生活困难。同时可构建“党员网上之家”,探讨外出党员教育的新路子。用利用返乡春播、双抢、秋收及春节等机会,流动党员向所在支部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情况,向提供就业、致富等信息;党支部向流动党员传达党的政策、家乡的重大举措,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党内活动和家乡的建设。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