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农村党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具体实践者,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村广大群众中的形象,关系着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和全面进步。新形势下,农村各级党组织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广大党员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主题。为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我部抽调专人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市11个乡镇党委,79个村党支部和部分党员户中,对农村党员发挥作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了调研分析和探讨。
    一、加强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市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建设一支与时俱进,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党员队伍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点,根据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市在教育手段、管理模式、活动载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农村党建工作增添了新的动力。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上,市委组织部多方争取,筹集资金,为全市79个行政村配备了VCD影碟机,为47个村配备了电视机,培育了一批高标准电教示范点。市委党员电化教育培训中心购买了一批适合当前农村新形势的电教影碟片,建立了电教片库,各乡镇都成立了党员电教站,配备了兼职工作人员,完善了电化教育工作制度,村上配备了兼职播放员,在全市形成了党员电教三级网络。去今两年,市委党员电教中心还相继拍摄了《敦煌的脊梁》和《新世纪、新起点、新辉煌》两部党员电教专题片在市电视台播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各乡镇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电化教育,有计划地对中青年党员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和农村政策法规培训,截止2001年底,全市中青年党员基本上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40岁以下的农民党员90%的获得了“绿色证书”,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普遍增强。在农村党员管理上,针对当前党员队伍流动性加大和老龄化的问题,我们采取分层管理的办法,对中青年党员继续坚持和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对外出务工经商和流动党员采取活动证管理;对农村老党员采取划分党小组的办法,实行制度管理。市委组织部还建立了党员管理信息中心,各党委建立了党员管理信息库,全市基本实现了党员的微机化管理,在党员信息化管理方面走在了全区前列。在党性实践活动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明星党员中开展 “1+2” 党员帮联活动,即每个明星党员帮带一户贫困户,着重从路子上帮,通过协调资金、传授技术、提供信息等进行多方面帮带,直到其脱贫致富;联系一户致富户,着重从思想上联,引导其遵纪守法,积极上进,当好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并逐渐向党组织靠拢,对其中特别优秀且具备党员条件的,由党组织吸收入党。目前全市已有385名明星党员加入了党员“1+2”的行列,真正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特别是影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起来经验不足,应该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是:
    一是年龄老化,知识低层化的问题较为突出。全市名农村党员,占全市党员总数的%。其中:35岁以下的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5—50岁的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0—60岁的名,农村党员总数的%;60岁以上的名,农村党员总数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76年以前入党的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76—1992年入党的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92年以后入党的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从以上结构分析来看,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与“三个代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农村党员队伍中年龄偏大、知识低小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建设宽裕小康目标的“瓶颈”因素。
    二是党性观念淡化,作用发挥一般化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有的党员感到政治理想前途渺茫,有的党员甚至产生了“党员不党员只差两毛钱”的消极认识;有的党员只顾自己致富,忘记了党员应尽的义务,在“一区双带”和“1+2”党性实践活动中,思想落后,态度消极,有的甚至置之不理;有的党员经常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遍群众;有的党员不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不履行基层党组织做出的决议,有的甚至带头搞对抗,起反面作用,成了错误思想潮流的骨干,群众的尾巴。老龄党员不能带头,贫困党员无力带头、新发展党员不会带头,个别党员不愿带头的问题是影响党性实践活动效果不佳的主要问题;
    三是教育方式相对滞后的问题较为突出。调研中发现农村党员教育上主要存在三种现象,(1)理想教育口号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以概念解释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对新形势下党员心中的疑虑、迷茫、困惑做不出科学、合理、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些农民党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新生事物、观点、现象心存余悸,不知所措,处在迷茫徘徊之中,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2)党性教育表面化,一些基层党组织进行党性教育时,不从解决党员思想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而是采取读文件、念报纸,学政策等灌输式教育,照本宣科,空对空,引不起党员的学习的兴趣,解决不了党员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3)科技培训一般化,一些基层党组织认识到对农村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但组织培训时,不系统、不深入、不结合实际,针对性不强,出现了讲不透、听不懂、学不会的问题,产生了党员想学的东西支部无法教,支部会教的党员不愿学的矛盾,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党员求“知”、求“富”的实际需求。
    四是管理难的问题相对突出。农民党员管理上存在着“五难”现象,(1)流动党员管理难,目前,一大批农村党员离土离乡、离农从商,党员从业多元化,党员队伍的流动性增大,有的外出期间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无法参加党性实践活动,有的甚至几年都见不着面,游离于党组织的视野之外。(2)老龄党员管理难,有的村党支部老年党员占到了%以上,这些党员中,有的身体有病,无法正常参加支部组织生活,有的思想有“病”,不愿参加支部日常活动,有的事务缠身,不能按时参加党组织活动。(3)组织党员活动难,流动党员和老龄党员是造成党员参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调查中发现一些城郊村、专业村、“三产”村党员参会率相对低,有的村党支部甚至出现了在讨论党员发展、转正、党内选举等重大问题时因党员人数不够而无法正常进行的现象。上门催收党费难,个别党员党性观念差,拒绝交纳党费,有的党员借一些遗留问题没有解决,赌气不交党费,有的老党员家庭贫困交不起党费,有的流动在外无法收缴党费。
    五是入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新形势下,爱不良风气和经济利益驱动,农村一线的青年农民政治思想退化,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申请入党人员逐年减少的趋势也很突出。据统计,2001年全市发展的141名农民党员中纯务农的只有48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4 %,村民小组长、妇代小组长、团支部书记等一些担任公职的村组干部中发展93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66 %。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党员队伍主观因素,也有我们党员教育管理方法、载体滞后等客观因素。经过深入调查与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原因之一: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放松了农民党员队伍建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基层党组织把工作的重点、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抓经济建设上,思想上放松了对党员教育管理的认识,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甚至产生了以经济建设代替党的建设,以经济建设成果代替党员教育效果,出现了“一俊遮百丑”的错误认识。对党员教育管理要求上,责任心逐步减退,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甚至产生了“党员只要不违法乱纪、不起反面作用,至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思想上的轻视造成了行动上的消极,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安排的多,检查的少,要求的多,落实的少,号召的多,指导的少;有的基层党组织把党建目标责任书变成了双文明考核责任书,经济成份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党员教育管理内容逐渐缩小,导致一些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有的甚至流于形式。
    原因之二:个别基层党组织不能正确处理巩固与创新的关系,农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相对滞后。
    原因之三:个别基层党组织处理不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影响了党组织的先进性。
    党员队伍入口不严,出口不畅是造成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是影响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发展党员上,重视不够,视野不宽,把关不严,考察培养跟不上是造成新鲜“血液”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的村在发展党员只求数量,不重质量,有“完任务”的思想;有的村不注意平时发现、培养,上级党组织要求时,有“动员”入党的现象;有的村发展党员重关系轻素质,重形式轻培养,有发展“人情”党员的现象;有的村班子变换频繁,培养缺乏连续性,个别村甚至出现了连续两、三年不发展党员的现象;有的村在发展党员上执行程序不严,工作不细致,有“突击”发展党员的现象;在处理党员上,思想认识到位,衡量标准不统一,执行规定不严格,界定方式不完善是造成党员“出口”不畅的主要原因,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处理党员上过于谨慎,存在着怕得罪人、怕自讨苦吃等方面的畏难情绪;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处理党员时存在着姑息迁就、息事宁人、一团和气等自由主义思想严重,造成处理党员恻隐心理、应付思想多,坚持原则,从严治党的思想少;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处理不合格党员时,对处理标准研究分析的少,总认为标准难把握,造成一些不合格党员侥幸过关;有的基层党组织开展民主评议不深不细,组织评格不准确,有应付差事,走过场的现象。
    原因之四:个别基层党组织不能正确处理党员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影响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在一些党组织认为,是党员就要奉献,就要不怕吃亏,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有的基层党组织强调农民党员要认真履行义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党员带头完成三提五统、公购粮、两工、科技推广项目、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各项工作任务。而对党员应享受的权利,尤其对党员参与党内决策、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荣誉感、政治待遇等方面的应有的权力、待遇方面考虑得少,致使个别党员思想上产生了“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的不良心理,对带头完成各项任务积极性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有的甚至成了群众的尾巴。
    三、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今后,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强化党员教育内容,转变党员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党性实践活动的新载体,真正使党员在政治上坚强起来,思想上纯洁起来,行动上先进起来,形象上高大起来。
    一是党员教育上突出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施教。新时期,要把农村党员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善于把最新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具有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农村党员教育的重点,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问题的同时,根据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千差万别,做到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对那些思想守旧,无开拓创新精神的农民党员要采取集中办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用身边的人和事,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观效益促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那些科技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的农民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党员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对那些头脑灵活,率先致富的青年党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农广校、农函大的培训,逐步、有意识地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二是党员管理上突出灵活性,做到分类指导,分层管理。农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从业特点,决定了农村党员管理上的多样性,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的管理方式。一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二是适应形势,实行分类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党员队伍的流动性,外出党员增多,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定期、定向教育培训,使他们始终掌握在党组织的视线之内,而不游离之外;对老年党员可采取划分党小组的办法,指派一名支委专门负责其教育管理,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对从事种养加的中青年党员,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促其发挥作用。三是合理设置,分层管理。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的新形势,要不断调整农村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对村办企业较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的村村,根据党员人数可设立党总支,下设农业、非公、老龄等若干个党支部、党小组,进行分类、分层管理,按党员从事的职业进行行业管理。
    三是党员发展上突出严肃性,做到严把“入口”,畅通“出口”。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是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主攻方向。发展党员上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率先富起来的致富能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带头人、骨干力量,从大中专毕业生,科技带头人,复退军人和村组干部中发展党员,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发展党员要严格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不求数量,做到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要以从严治党为根本,畅通党员“出口”,对于那些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发挥党员作用,不执行党的政策,经过民主评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经过党组织反复教育仍不悔改的,要严格进行组织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是组织活动上突出多样性,做到转变方式,注重实效。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农村党员队伍的实际,今后在党员活动方式中要大胆探索,对传统的“三会一课”制度进行创新,体现“三为主”的原则,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一是以党员电化教育为主,发挥电化教育的优势,不断探索网上教育的新途径,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从集中活动向小组活动转变,按照党员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三是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促其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今后要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类指导的原则,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党性实践活动。在全面开展好“五个一”、“十百千”等党性实践活动的同时,村班子成员中可以开展以“1+2”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实践活动,每个村支部班子成员联系一户富裕户,培养一个致富典型,帮带一名贫困户,以签订帮联责任书的形式,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帮信息,促其脱贫致富。在中青年党员中可以开展以“一帮一带”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实践活动,以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为单位,根据党员从事的产业和特长,划分党员责任区,划分党员帮带小组,加快宽裕小康步伐,促进共同富裕;在老龄党员中开展以“发挥余热,再创辉煌”为主题的党性实践活动,发挥老龄党员党性观念强,业务时间多的优势,鼓励老党员积极争做农村各项政策的宣传员,集体活动的组织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精神文明建设的联络员,青少年校外活动的辅导员。在党员组织活动中,要坚持开展“心连心,送温暖”为主题的党性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员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形成支部班子定期走访党员制度,形成关心老党员生活制度,不断增强党员的政治荣誉感,提高党员参与党内决策,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