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党员为何保持先进性的看法

来源:  投稿人:张采方   浏览次数:

    半年来的农村工作,通过观察与调查,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接触与交流,对农村党员队伍的建设有了基本的了解。目前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正满怀信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努力工作,辛勤劳动着。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的、坚强的,是具有战斗力的。但是,由于农村的特定环境和种种原因,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的先进性很难发挥出来。
    一、制约农村党员体质先进性的几个因素
    1、文化水平低,不具备一技之长,使党员的先进性难以体现。对上强村118名党员的文化程度作统计,分别为:小学37%,初中42%,高中15%,高中以上6%,可见农村党员的文化程度还是偏低的,这就很难使党员补充新的知识。
    2、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不利于党的先进性。以上强村为例,党员年龄结构分别为:50岁以上占53%,40岁至50岁占32%,40岁以下占15%,党员队伍明显老化,思想观念也比较存旧,由于体力、脑力日渐不支,相当一部分党员在家庭中由原来的主导地位变为从属地位,在很多事情上力不从心。
    3、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家庭分散生产经营,客观上制约农村党员先进性的发挥。由于生产劳动和经济益利相对独立,集体活动大大减少,客观上给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4、党员困难户较多,城乡差别越拉越大,子女读书、就业问题突出,再加社会风气不正,也影响了农村党员群众积极性。目前,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比较少,一般农民群众认为入党不入党都一橛,入党不做官,照样搬泥块头,该困难的照样困难,没有人关心。
    5、乡村合并后,范围增大,居住分散,不易集中,难以管理。上强村是由原来的埭溪、南元、西元、新村、陈家圻等五村合并而成为上强村,面积达13.5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外加村里财力有限,难以组织学习和活动。
    二、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需要办好几件事
    1、党员要带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党组织不仅要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为农民服务的思想觉悟,而且更要着眼于解决好农村党员干部“会不会富”和“能不能带领群众同富”这两个问题。要促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努力做到在科技兴农上先学一步,在农村结构调整先走一步,在发展二三产业上先干一步。在鼓励他们带头致富的同时,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全力帮助群众致富,要求广大党员做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向农民群众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政策信息、科技信息等,帮助农民解决“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赚钱”的问题;做经济发展的服务员,向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和各种农用生产资料,以保证其生产经营活动不至于因缺乏资金、物资而受阻;做传授技术的指导员,向农民群众提供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并在技术操作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示范和培训;做开拓农副产品市场的销售员,着力解决长期存在的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使农民从产品的销售中获得利益。组织发动党员干部为农民群众增收塔台子、指路子、出点子,努力走出一条先富帮后富,齐帮困难,共走致富路的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2、开展教育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发展先进生产力,改善村民物质生活的同时,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结合,党员干部要有群众意识,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意识说到底是一个如何对待广大人民群众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立场、根本态度问题。农村党员干部处在党的工作的最基层,工作生活在农民群众之中,其群众意识为何是党风的最直接体现。只有树立群众意识,才能牢记党的宗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中国现代化能否实现,关键是要中国农村现代化能否实现,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必须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发展农桩的先进文化,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3、推行村务公开,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农村基层组织必须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把建设农村政治文明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让群众参政、议政,增加透明度。第一、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努力将党务、政务、事务、财务等农村社会热点问题全部纳入公开范围,做到办事有依据、有标准、有结果。第二,多办好事实事。党员必须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思群众之所思,急群众之所急,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干部要特别关心那些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通过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广大村民看到党组织心里装着群众,是真正代表广大农民利益的,是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
    三、建立一套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机制
    1、强化教育功能,坚持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在实际操作中,要立足“群众帮,自己找,组织点”,严格按照“自评—互评—民主表决”的程序给党员定格,通过学习教育和群众评议活动,增强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
    2、搞好技术培训。开展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使45岁以下农村党员真正掌握1—2门实用技术,全面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力求达到确定一批项目培训一批党员,形成支柱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3、激发组织活力。发展年轻有为,实干精神强和文化程度高的积极分子入党,尤其要培养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农业科技技术骨干,致富能手入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眼光要宽一些,不仅培养在村务农的青的积极分子,也要培养外出经商、打工的青年积极分子。经过努力,使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4、明确岗位职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继续提高倡导农村党员讲奉献,尽义务,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又要结合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客观要求,以及农村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使每个党员都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