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  共建和谐社会

来源:  投稿人:郑洪福   浏览次数:

  近年来,余杭区在阔步迈进“三大跨越”,努力实现“再造工程”,全面加快余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和设计各种有效载体,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事事围绕民利益、件件办在民心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区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一、创建新载体
  余杭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水平,深入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全区各地在继续以先进事迹宣传报告、余杭—我的家园系列文化活动、创建“平安余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有效载体,在思想、道德、文化、环境、经济等五个层面,全面促进城乡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把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转岗就业技能作为农村“三个文明”发展的重点和切入口,开创性地结合了“万名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实施对农村人员“三个一”(一表人才、一口好话、一项技能、)、“四具备”(具备辨别是非能力、自谋发展能力、管理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目标教育,即授之以技又传之以德,把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深入持久地引向农村基层。
  二、实现新突破
  自“万名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有效载体后,各地充分利用基层党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函大、用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宣传教育培训机构,紧密结合全区农村社会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和形式,全面实施现代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逐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有序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岗就业。截止7月底共完成各类农民教育培训14851人,培训后转移就业1857人。并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全力做到 “三个结合”:即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训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培训与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相结合。如瓶窑镇根据本镇园区内服装企业和浙北竹器市场需要大量缝纫熟练工的实际,及时组织举办一次缝纫工培训班,组织招收到139名学员,培训后经企业与求职者双向选择50余人实现转岗就业。鸬鸟镇结合建设“万亩无公害黄花梨园区”,开展黄花梨“疏果、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等。另外在充分发挥政府搭台推荐就业作用外,积极鼓励受训人员实行自谋职业和个人创业,增设相应的培训内容,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部门想方设法提供方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自谋职业和个人创业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拓展转移就业渠道。在这方面已有进展,如良诸镇荀山村王行丽、仰容霞在通过相应的培训后,在良诸镇开设了鸿讯通讯器材商行,不仅实现了就业,还获得了较好的收益。通过该项工程的全面实施,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全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
  三、提供新启示
  纵观余杭区现阶段实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还是农民的思想问题和素质问题。如何对农村群众开展有效的教育培训,促进农村群众解放思想,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转移就业技能,是新形势下必须探索和加以解决的课题。在实施“万名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让农民成为活动的主体,只有解决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才能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依靠民力,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要顺应民意,紧紧抓住农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急其所急,帮其所需;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好农村就业、教育、科技、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等实际状况。不但要积极动员广大农民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参与者,而且还要让他们真正地成为活动的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泽“三农”、让“文明之风”普吹城乡大地。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