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足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途径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目标。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和基层细胞。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进入社区,大量与居民相关的社会事务需要通过社区来解决,社区已逐渐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这种独特的社会层面层级,决定了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可见,如何妥善解决社区建设中的诸多新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已成为了一项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社区建设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现实需要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区建设从1999年的“实验”,到2000年的“推广”,再到2001年的“全面推进”,及到2003年“四平经验”,逐步树立起了一个理念和模式:党委、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经过政府强有力的推动,结合开展“星光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各地纷纷建起了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建起了各式各样的隶属于居委会的“站”、 “栏”、“室”,完成了社区设施建设,搭起了社区工作的平台,为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有效载体。但社区建设中政府行为的扩大和延伸,直接导致了社区行政化倾向越来越重,而社区群众的社区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却没有得到有效激发。而且,随着城市社区在城市中的整合作用越来越显现,同时其整合的难度之大、内容之广、问题之多也是有史以来不曾有的。社区人口和组织管理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快速扩张,大批农民转变为市民;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如投资者、创业者、打工者等;离退休人员、失业下岗人员大量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不断涌现;社区群众的就业形式、生存方式、利益要求更为多元化。这些都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急需加强社区建设,通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依法自治、管理有序,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科学发展、循序渐进,各尽其能、文明祥和的建设原则,积极开展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为核心,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完善社区管理机制为基础,以发展社区经济、开展社区服务、活跃社区文化、搞好社区卫生、加强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为重点的各项建设活动,把各社区努力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使社区真正成为社会管理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社区群众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代表,成为政府和公民良好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从而成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重要基石。

二、社区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建设必将起到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我认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与时俱进地推进社区建设需要牢牢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途径。

其一,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构建和谐社会要有“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就是党的领导,就是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首先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思路,党员人数多的社区要由党支部扩建为党委、党总支,相应地建立楼宇党支部;在撤村建社区的过程中,要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做到社区建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里;适时在辖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要把这些组织中的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范围;把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及时转到其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党组织。从而,把动态分化流动中的广大党员组织起来,努力实现辖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保证他们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在他们的生产、生活发生困难时及时得到党组织的帮助,组织他们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及其它文化娱乐活动,并在其中发挥骨干作用和带头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使之成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保持自身在社区其它各类组织中的政治核心地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的工作任务在辖区内得到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再次,要以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为主导,进一步健全辖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把辖区内居住的,包括退休的和在职的、本地的和外地的党员聚集起来,以社区为平台,以服务居民为宗旨,搞好共驻共建,加强社区管理,拓展社区服务,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上级党委要加强对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党政机关与社区结对挂钩机制,形成从机关干部中选派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到社区挂职锻炼的制度,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水平。

其二,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发展基层政治文明,满足居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当家作主的政治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有序扩大基层民主,保证社区居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原则落到实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据此,要规范和健全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的直接选举制度,改进和完善候选人推举、产生的办法和程序,提高居民参选率,扩大差额选举比例,保证选举产生的居委会专职人员真正体现选民的意志,对选民负责,真心诚意地为居民群众服务。要健全社区居委会各项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行社区事务公开,扩大公开内容,落实监督措施,使社区居民依法行使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切实的保障。要进一步减轻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上级党政机关要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手段,根据“费随事转”的原则,实现部门工作进社区,街道办事处要改进对社区居委会工作指导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少用行政命令,多用服务手段,支持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自治功能。要有的放矢地组织社区专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上级党政机关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深入基层,以民意听证会、民情恳谈会等形式,了解社情民意,给社区居委会更多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并自觉接受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监督。

其三,加大扶贫帮困工作力度,尽力体现公平,在调节财富分配关系方面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社区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帮困工作力度,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及时发布劳务供需信息、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帮助更新择业观念、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等途径,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失业新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支持他们创业和自谋职业,使更多的人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收入。要发挥社区居委会贴近居民、了解民情的优势,充分利用社区信息平台,保证低保政策落实到位。要以创新思维发展基层社会慈善事业,激发和唤醒社会成员、特别是富裕阶层扶贫济困的爱心和良知,筹集更多扶贫帮困的钱和物,形成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其四,大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创造安居乐业环境,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生活生产便利的幸福家园。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要继续扩展服务领域,一方面,拓展已有服务领域的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努力扩展居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服务、满足居民沟通需求的人际交际服务等新领域。要大力培植服务主体,重点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不断上档次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要整合利用服务资源,为发展社区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营造更好的软硬环境。

其五,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各类管理资源,开创社区生活安定有序的崭新局面。社区是各类社会组织相对集中的载体和行使管理职能的落脚点。改革社会管理体制,以创新理念整合各类管理资源,显著提高管理效率,在社区层面先试先行既必要,又可行。探索、推进这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认真疏理政府及其部门、各类社团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各种中介组织和其它民间组织各自的管理职责和管理对象,在此基础上,依靠制度创新,健全各类组织的管理机制,实现各类社会管理的无缝对接,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各尽其职、相互配合,克服当前社会管理任务日趋繁重与社会管理重叠、失缺、无序之间的突出矛盾,大大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放到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邻里纠纷、民事纠纷、民事案件的调解工作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健全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的预警、化解和应急处置机制。

其六,推进基层先进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推进基层先进文化建设,要以倡导文明新风、满足文化需求、普及科学精神、融洽人际关系、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为目标。实际工作中,要采用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基层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社区法制教育、公共道德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坚持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居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要更为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注重特色,打造精品。要花大力气改善社区文体设施条件,把增加社区图书室的藏书量、普及电子阅览室和健康网吧、增添体育健身器材、开辟居民社交场所为重点项目,满足居民终身学习、一老一少掌握电脑知识、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和人际思想沟通的需要。要制定特色鲜明的《社区居民公约》,建立本社区居民共同遵守、具有一定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构建新型的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