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为加快我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现结合实际制定《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五"规划的主要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全市卫生系统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城镇医药卫生改革和农村卫生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十五"末期,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1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所)48个。开放病3803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3.8张;卫生人员2127     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 1.4人,每千人口拥有护理人员(含助产士)0.7人。卫生部门固定资产总值2.53亿元,其中设备总值1.01亿元,包括全身CT、核磁共振仪、直线加速器、钴60、彩超等大中型医疗设备。市、乡(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已基本形成,基本上能够满足全市人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总结非典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市急救中心、市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建设,初步改善了公共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2004年9月,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挂牌成立。加强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和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重大疾病防治,有效控制了传播和蔓延。计划免疫冷链运转正常,五苗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目标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大力推行卫生集中综合执法,卫生监督覆盖率城市达到97.5 %、农村达到77.5%。城区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 %、农村达100%。通过防病治病措施的强化和卫生知识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水平。
    --农村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乡镇卫生院的房屋、人员、设施等达到基本配套,80%的卫生院能够开展中下腹部手术、外伤处理、中毒抢救、计划生育手术和生化检查,服务功能和诊疗技术迈上新台阶。从2003年10月起,我市建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35个乡镇统一实行乡筹市管、全市统筹的运行模式,参保率达80%。全市累计自来水受益人口为130.95万人,普及率为96.2%。
    --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市医疗卫生单位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以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所有权不变,经营权有偿转让为主要形式的"两权分离"改革,在城乡医疗卫生单位普遍推开。市二院和2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实行了"两权分离"。以推行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聘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为重点,大力深化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人事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单位法人向社会公开招聘已蔚然成风。市直医疗机构推行了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县级以上所有医疗机构纳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范围,通过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和集中招标采购,使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药品质量明显提高,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依法加大了行业管理力度,把重点放在准入管理、执业规范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疗服务收费和价格管理、行业作风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完善手段,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行风建设进一步好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行风评议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行业作风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行完善了"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医疗收费标准和主要药品价格公示制、医疗费用查询制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卫生行风进一步好转。
    "十五"卫生事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卫生改革力度不够,影响卫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卫生资源总体利用率偏低。二是公共卫生建设依然比较滞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还不够强。三是医疗卫生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内容还较单一,农村卫生服务管理水平较低,医德医风和服务态度、方法方式等有待改进,"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发展形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继续增强的基础上,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会日益增加,医疗保健需求将不断扩大。但是,就总体而言,我市卫生事业的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健康需求还不适应;人口结构与疾病谱的变化,使我们面临繁重的急、慢性病和重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任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新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新时期疾病控制工作的重大课题;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将带来巨大的卫生负担;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卫生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农村卫生工作和农村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将直接面对国际、国内的医药卫生市场,行业内多方位的竞争将异常激烈,医疗卫生单位面临新的考验。同时,新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也为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规划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积极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及市场需求状况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在"十一五"期间,建立起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让广大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以卫生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发挥政府和社会两种力量,发展卫生事业,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卫生事业发展之路。
    2、坚持重点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原则。在巩固发展城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地位的同时,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中医药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初保和预防保健以及社区卫生服务。
    3、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发展卫生事业要与兴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
    4、坚持质量与效益的原则。改革卫生事业发展模式,实现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外延扩充到内涵发展,合理规划和构建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卫生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三)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兴化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实现人人享有与全面小康生活相适应的卫生保健,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先进水平,基本实现卫生事业现代化。
    2、基本任务:  
   (1)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到2010年,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
    ①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
    ②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5 ‰以下。
    ③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
   (2)以区域卫生规划为基础,构建新型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根据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明确、方便可及的要求,逐步构建市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投入、分工合理的新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10年,在城区建立起与中等城市建设目标和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以市人民医院为主的医疗、教学、科研和急救中心,以市中医院为主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中心,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覆盖城区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瞄准医学发展前沿技术,重点开展疑难重症诊治,进一步加强人员培养,加快先进设备配置及新技术引进,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增强服务功能,"十一五"期间,建成新病房大楼,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条件,真正发挥全市医、教、研龙头作用;市中医院坚持以中医为特色,以西医为依托,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力争中医医疗、教学、科研水平进入泰州市先进行列,创建为省中医教学基地;市三院重点发展肿瘤专科,完善肿瘤各专业,不断提高肿瘤诊断、治疗水平;市妇保所重点发展妇科、产科、儿科,着力加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相关工作。积极推行"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城区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城区设立  4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4个服务站,以居委会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满足辖区内基本医疗需求。
   (3)全面发展农村及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事业。
    在保证每个乡镇有一所由政府举办的卫生院,除卫生院所在地的村以外每个村有一个村卫生室的基础上,整体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到2010年,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60%以上。
    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以市为单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
    到2010年,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以上。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5‰以下。
   (4)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体系。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市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建设,新建卫生监督大楼,建立资源配置合理、反应快速灵敏、运转协调高效、保障严密有力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快捷、畅通、准确、及时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确保市、乡、村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及时处理。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加强对重点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到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适应人群疾病谱的变化,提高对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加大人群行为干预措施。
    食品卫生监督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监督覆盖率达100%以上,监测合格率达90%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监测率达100%。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申报率达到85%,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率达到100%,有害作业环境卫生监测率达到100%。放射卫生监督监测率达100%。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率、监督覆盖率城区达80%,农村达50%,监测合格率达60%以上。
   (5)大力发展医疗新技术,提高卫生队伍素质。
    加强人才培养。到2010年,在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在医技人员中的比例达到50 %,在护理人员中的比例达到30%。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城区医疗机构业务机构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技水平和科研能力,形成医疗特色。新创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泰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20个兴化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形成专科优势。
    加大和推广应用新业务、新技术,每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量比上年增长5%。各相关学科均有泰州市级和兴化市级科研成果,争取1-3个项目获省级科研成果。
    继续抓好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和全科医学教育。到2010年继续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覆盖率达100%。
   (6)创建江苏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市。普及中医药服务,促进中医药参与农村初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治。
   (7)大力宣传健康知识,促成健康行为形成。
    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市、乡镇健康教育机构达到100%,健教专兼职人数达到7人/10万人。
    健康教育普及率、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85%。城市居民卫生知识普及率达到95%,农村达到85%,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75%。 开展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活动。
   (8)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城乡卫生水平。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无害化厕所达到80%。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到95%以上,其中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80%。
   (9)加强卫生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建立兴化市卫生信息中心,承担全市卫生管理信息、卫生业务信息、医学情报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和卫生信息网的技术管理任务。
    三、主要措施和对策
   (一)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改革体制,健全机制,逐步解决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卫生事业良性发展。一是全面推行卫生全行业管理。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切实转变卫生行政管理职能,运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和经济手段等,加强卫生行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对全市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包括机构、床位、卫生人力、设备、经费,实施行业宏观管理。二是加快城乡卫生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对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和功能定位,建立起与中等城市建设目标和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依据区域卫生规划,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着力扶持特色专科,树立医疗品牌,增强竞争力。农村通过多种形式实施乡镇卫生院"一地两院"布局调整,整合农村卫生资源,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三是加快推进"两权分离"和产权制度改革。努力构建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逐步实现办医形式多样化,投资渠道多元化。"十一五"期间,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面实施"两权分离",部分具备条件的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民主、机制灵活"的新型管理体制,使医疗卫生机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四是加大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 有活力的运行机制。
   (二)积极实施"人才兴卫"战略,不断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意临床学科带头人和基层医疗单位业务骨干的选拔培养,造就一批拥有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的业务骨干。继续抓好在职卫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提高卫生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卫生技术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开展乡村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学历转化培训和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拔引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卫生队伍,改善提高人员结构。
   (三)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和引导卫生技术人员结合临床实际开展科技创新。立足兴化实际,紧跟国内外卫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针对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科研活动,不断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积极引进、推广应用新业务、新技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学术水平。通过技术项目引进、临床科研攻关,多上项目,多出成果,力争科研上台阶,创新有突破。
   (四)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整合城区卫生资源,调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二是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医疗机构和个人参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民营医院。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办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五是加强内涵建设,实施现代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同步增长。
    (五)加大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继续加强《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群众尤其是服务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完善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卫生监督机构延伸到全市所有乡镇,管理到村,卫生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增加对卫生监督的投入,改善执法装备,提高执法能力。严格执业人员的资格的审查和岗前培训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对健康相关产品和公共场所的监督监测,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可靠的卫生保障。
    (六)坚持继承和创新的方针,推动中医事业快速发展。认真贯彻《中医药条例》和《江苏省发展中医条例》,继续加强市中医院内涵建设,提高中医急救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抓好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发展新的特色专科。积极促进中医药参与农村初保、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参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采取优惠的政策措施扶持中医院重点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研。重点抓好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
    (七)切实加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深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条例》,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各类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以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病、肝炎、肠道传染病和其它慢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为重点,强化疫情预测和预警报告制度,落实干预和防控措施,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构建以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突出抓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健全组织,完善功能,提高水平,发挥作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着力功能调整,紧紧围绕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防治开展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进"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计划",普及医药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动员全社会参与,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卫生城市、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认真贯彻"一法两纲",加大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婴幼儿系统管理力度,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八)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为卫生事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卫生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把卫生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完善卫生经济政策,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按国家财政部、发展计划委员会、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的文件要求落实补助政策,对卫生事业费投入的增长不低于当地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医疗价格的管理,结合药品价格改革和医药"分开管理、分别核算"的要求,调整医疗技术劳务价格,优化医疗服务收入。树立大卫生观念,使卫生事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九)加强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卫生行业新形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行业作风与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行业行为,围绕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热点问题,切实抓好卫生系统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创新优化服务环境,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文明医院、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卫生行业新形象。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