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助推“碳中和”

来源:新疆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新疆网讯(记者王媛媛)“十四五”时期,乌鲁木齐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力营造低碳生态的宜居环境,助推“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同时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3月24日,记者从市建设局(人防办)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乌鲁木齐新建民用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基本级标准,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项目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
    市建设局(人防办)技术发展科副科长王国慧说,绿色建筑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主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围绕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指标进行建设。例如,太阳能热水、绿色照明、雨水回收、建筑节能保温、智能系统等的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悉,“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专家预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持续推进,工业、电力、交通、建筑等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受到的影响较大。
    今年乌鲁木齐将推动绿色建筑实施效果评估、超低能耗建筑及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等工作,不断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室内全装修、BIM技术等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早日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
    □继续阅读
    “绿房子”引领低碳新生活
    新疆网讯(记者王媛媛)
城市是绿色低碳发展最重要的载体,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离不开绿色建筑。
    《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
    “十四五”时期,乌鲁木齐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建筑产品迈向现代化,以绿色化为目标,以装配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坚持“四化”同步、融合发展。
    绿色建筑 让生活更宜居
   
3月22日,走进维泰南路北新大厦内,可以看到大厦的窗户都是折角的。阳光透过窗户,整个房间暖意融融。
    新疆北新蕴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富多红说,晚上随着天色逐渐变暗,位于该路段南北方向楼宇的室内都需要打开光源,北新大厦却能推后近一小时开灯,因为根据光源日辐射时间,设计师将窗户的受光面从180度扩大为240度,致使受光面积增大,更节能。
    节能环保是绿色建筑的关键。新疆华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夏岚亭说,绿色科技是公司的差异化竞争力,例如尚源贝阁小区窗玻璃均采用的是单框四玻,节能率超过了75%。该窗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又利于隔绝噪音。
    居民周新远说:“节能窗隔热好,房屋温度一直舒适,家里的太阳能电热水器24小时都有热水供应。”
    位于仓房沟路与青峰路交会处秀城小区是乌鲁木齐三星级绿色建筑。小区建筑密度20.7%,绿地率30.56%。
    绿地、道路可“变身”成为消纳利用雨水“能手”;住宅配置新风系统、除尘系统、净水系统、智能系统……这些绿色技术也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低碳和舒适。
    新疆新颐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海涛说,小区内设有植被浅沟、树池、雨水塘、雨水湿地等,绿地还有调蓄雨水功能,走道设置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透水铺装,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55.3%。
    “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竣工绿色建筑项目2339.67万平方米,是“十二五”期间的建设规模的近4.6倍,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9.63%。
    市建设局(人防办)技术发展科副科长王国慧说,近年来乌鲁木齐积极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引导,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和推广,为建筑业注入了新动能,“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被动式建筑 节能环保很“主动”
   
近年来,乌鲁木齐房地产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在幸福路一幢临街新建的黄绿相间六层建筑格外醒目,这是西北首座被动式建筑――幸福堡大厦。
    被动式建筑,是指仅依靠建筑本身的构造设计,即能达到舒适的室内温度,满足“冬暖夏凉”的要求;只需要很少的外部能源供热、基本上不需要“主动”提供能量的一种建筑。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健说,幸福堡节能的奥秘,在于“保护好自己”的被动节能。30厘米厚的墙体和屋面保温围护结构,一般普通建筑的外保温层仅为10厘米。除了墙体厚,窗户也用了特殊材料,安装的德国进口六腔三玻碳纤维塑料窗,窗体隔热效果极佳。整个建筑节能率达到了90%。
    据悉,幸福堡大厦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根据测算,该大厦温度设定并保持23摄氏度左右,每个采暖季每平方米约消耗天然气3立方米。
    3月19日,米东区举行2021年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其中新疆绿色建筑材料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实现3D打印技术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力争将其打造为新疆建筑材料“新技术、新材料、新趋势”的高端产业链。
    “建造”到“制造”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从“建造”到“制造”,装配式建筑产业是建造方式的革新,代表了绿色建筑、智慧建造的发展趋势。目前乌鲁木齐大力推广推动装配式建筑的专业化、集成化、规模化,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新疆新冶建筑集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第二批装配式建筑企业类产业基地。3月24日,走进厂房内,可以看到钢筋、墙板、楼梯及梁柱正在生产流水线繁忙运转,厂房年生产能为200万―25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
    从钢筋切割、布架、水泥搅拌、浇筑、成型、养护、成品出货全部在智能化控制的“一条龙”流水线上完成。
    公司总经理翟新铭说,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公司也非常看好它的发展趋势。目前基地已为医院、学校、住宅、景区民宿等建筑实现了个性化和差异化定制。为了满足乌鲁木齐市场需求,今年公司又新建了一个装配式建筑基地。
    据悉,传统建筑方式以厘米来计算偏差,装配式建筑可精确到“毫米”。每一件产品都有一个二维码,相当于装配式建筑材料的身份标签,随着建筑的生命周期,可终生追溯。
    目前,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水磨沟区红光山会展片区、达坂城区新型建筑产业园和建筑新材料产业园作为乌鲁木齐市装配式建筑应用示范区,新建建筑100%按照装配式建筑建造。
    在乌鲁木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椭圆形体育场内,可以看到看台都是由一块块预制混凝土组装而成。
    中建三局乌鲁木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项目技术总工何翊说,体育场混凝土预制看台,都是在场外加工再运输到场地,不仅可以节省施工时间,而且具有质量好、经久耐用、绿色环保等特点。
    “十四五”期间,乌鲁木齐将不断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鼓励引导社会投资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装配式建筑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将规划设计、钢铁、建材、物流、智能制造等上下游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