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随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市域通审”改革深入推进,目前陕西“全市域通审”经办模式已在全省10个设区市全部实施,涵盖11类66项风险业务,实现了全系统参与、全流程管控、全业务通审。
据了解,陕西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经办人员与参保对象的平均服务配比为1∶16000,部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市(县)经办机构服务配比甚至超过1∶40000。由于此前陕西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业务实行属地经办,受理、审核、反馈等经办业务被限制在固定区域,存在“忙闲不均”“标准不一”等问题。
针对该问题,陕西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市域通审”列为社保领域自主改革创新项目重点推动,发挥经办机构垂直管理优势,从根本上打破地域、机构、人员、数据等壁垒,从省级层面统筹调动经办资源,推行“全市域通审”模式改革,推动社保经办服务从属地经办向全域协同转变,将分散的经办“小窗口”升级为联动的服务“大网络”。
省社保局副局长杜启光介绍,“全市域通审”实现了经办资源的集中利用,强化了风险防控手段。通过采取前台受理、后台审核“双随机”推送,最大限度杜绝草率审核、人情审核等情况,做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核,业务管控、风险防范和经办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悉,“全市域通审”实现了区(县)业务分散经办向市级、省级集中管控的根本转型。“单就信息变更业务而言,以前因为业务多、岗位少,区(县)一审、二审分别只有一个人审核,有的业务还要提交市级三审,全程办结时间长。现在由通审团队审核,业务流转通道变多了,大部分业务15分钟内就能完成。后面如果有连贯性的养老金核算业务,也能立等可办,效率很高。”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社保经办人员高思辰说。
(群众新闻记者周明)
来源:群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