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的城门打开,更拷问城市治理维度和水平

来源:华龙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
    这个重磅政策随即引来人们的普遍关注,毫无疑问,它有利于人口流动,意味着二三线城市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特别是,它有利于农村人口和各城市间人口的自然流动。
    要知道,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从纵向来看,我国每一次户籍改革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每一项促进人口流动的举措,都促进了城市和社会的发展。比如,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这宣告了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退出历史舞台。再比如,2017年,户籍制度全面改革,重点推出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实施居住证制度、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等措施。
    人口流动意味着资源要素的流动。促进人口自然流动的政策,有利于人们用脚投票选择自己想去的城市,有利于个体梦想的实现,从而扩展和疏通社会流通渠道。从现实来看,当下中国人口流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另一个是人才在不同城市间的流动。故而,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拆掉不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门槛,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的活力被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会更足。
    众所周知,近些年,各地出台人才新政,很多大学生人才和高精尖人才可以通过绿色渠道落户相应的城市。随着人才新政的落地,未来的城市也需要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到城市服务类行业。只有这样,城市才能和谐有序运转,才能组构出完整的拼图。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一落户政策带来的其它影响。比如,人口向城市流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乡村的衰落,特别是可能会使一些地区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更甚。处理好农村与城市的关系,是推进户籍政策落地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关系。我们特别要避免出现虹吸效应,不能忽视这个过程中弱势地区和群体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要结合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把相关工作做得更有温情。再比如,人口向城市流动也考验相关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治理现代化能力。要知道人口一多,民生投入也需要增多,基础的配套设施需要更完善。城市的大门打开后,就业、教育、住房、养老……一系列问题都在后头,都可能会冒泡。如果治理不科学,那可能会加剧城市病,甚至出现新的城市病。
    时至今日,每一项改革都需要联动。很多领域的改革往往不能单兵突进,因为单一的改革举措是很难获得实效的。这就需要运用好政策组合拳,需要各地在落实中央政策精神的过程中结合地方实际,确保好的政策产生扎扎实实的好效果。
    来源: 红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