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颜
曾经砂砾路遍地,而今公路修到了乡村百姓的家门口,新疆公路事业的巨变我做梦都想不到。退休前,我在新疆多个公路养护单位工作,经历了新疆公路从砂砾路到宽阔柏油路的变化。
1956年,我从山东来到新疆,第一站在吐鲁番公路总段(现吐鲁番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从事公路养护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公路多为简易土路。所谓的公路,其实就是在戈壁滩上开出一条道,铲平路面、碾压结实,就成了路。车辙里的碎石子能把轮胎硌出窟窿,路面经常翻浆,我们就带着铁锹、十字镐、“抬把子”和牛马拉的“路拖子”等简易工具养护道路。
翻浆路面不好养护,得先把翻浆处全部用十字镐挖出来,土里的石头多,一天下来虎口都震出了血。随后用“抬把子”运来砂石料,回填到挖好的坑中,碾压结实后才算养护成功。
在养护工作中,冬季除雪保交通是个大工程。那时我调到了乌鲁木齐公路总段(现乌鲁木齐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乌拉泊路段遇到的风吹雪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冬天的时候,乌拉泊区域会刮大风,风卷着地面上的雪很快就在公路上堆积几十厘米厚,最厚的地方有1米左右。
公路不能长时间中断,否则会影响乌鲁木齐市民的生活。顶着风雪,我和同事们上路工作。当时没有先进的除雪设备,大家就靠手里的铁锨一点一点铲除路面上的雪。唯一的大型机械就是刮路机了,我驾驶着刮路机在路面上来回把积雪刮到路边。
刮路机没有驾驶室,我穿着大棉袄,外面还套了一件皮大衣,就这样还不行,身上很快就冻僵了。实在坚持不住了,就爬下车,在路上使劲蹦跳,让身体热起来,然后再继续刮雪。
冬季除雪,夏季修路。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沥青路面慢慢出现了。当时修的沥青路面跟现在没法比。得先把路面用刮路机刮平,再把烧融化的沥青倒在路面上,摊开沥青后,撒上砂石料,最后碾压平整就算是沥青路面了。这种路面比砂砾路面要结实一些,车辆走在上面也更安全。
公路一点一点延伸,等级也越来越高。1988年10月,历时5年,由新疆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乌鲁木齐—昌吉一级公路竣工通车,实现了一级公路“零”的突破,标志着新疆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特地到这条路上走了一趟,看着四车道的路基又宽又平,黝黑的沥青泛着油光,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2000年11月,乌鲁木齐至奎屯高速公路通车,这可是新疆第一条高速公路,走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该是多舒服。
有一年,单位组织退休人员外出参观,我们去了昌吉、石河子、奎屯、塔城等地,一路都是高速公路,非常顺畅。 我参观了公路建设、养护现场,被机械化的施工和养护所震撼,新疆的公路发展一日千里,我这个“老公路”多少年的梦想都实现了。
如今的公路在茫茫戈壁、瀚海中穿行,在片片绿洲中驶过,在崇山峻岭间盘绕,在冰川达坂上飞跃,已通达新疆各个地方。
70年风风雨雨,新疆的路越修越宽,就像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还想再走走宽阔的公路,看看果子沟大桥的彩虹、摸摸沙漠公路的绿化带、听听帕米尔高原上汽车鸣笛的回响,因为我知道,公路的尽头,永远是新疆更美好的明天。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整理)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