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新疆“十三五”】文博事业量质齐升

来源:天山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海峰报道)“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新疆文物保护的投入,使一批珍贵文物得到妥善保存,一批考古研究成果得以问世,文物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博物馆实现了南北疆全覆盖,越来越多的珍贵文物“活起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弘扬,“五个认同”深入人心。
  “十三五”期间,国家投入22亿多元用于全疆文物保护。推进“国家历史记忆工程”和“国家红色记忆工程”,先后实施了长城烽燧、坎儿井等文物保护工程100余项,开展了重点文物遗址交河故城、北庭故城等展示利用工程30余项,推进了“考古中国”新疆先行项目40余项,出土文物数千件。2017年起,我区文物考古项目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吉仁台沟口遗址、奇台石城子遗址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2017年开始,自治区每年拿出2280万元,作为文物看护员专项经费,改变了野外文物巡查难、看护难的状况,使楼兰古城、克里雅河流域古遗址等一批野外珍贵文物保护单位“转危为安”。
  同时,全区博物馆的规模与设施全面升级。目前,投资3.7亿元的自治区博物馆二期主体工程已完工,阿克苏地区博物馆新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新馆、阿勒泰地区博物馆新馆等相继建成。洛浦县、昭苏县、玛纳斯县等县市纷纷新建或改扩建了博物馆。全区博物馆已由2016年的82座增加至今年的92座,南北疆各县市实现了博物馆全覆盖。
  目前,全区馆藏文物45万件,对外开放文物遗址点95处。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说明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充分证明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诸多历史文化遗址不仅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更成为深得游客喜爱的热点景区和网红打卡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