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直2018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1万人次

来源:天山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天山网讯(记者顾雪 黄焱报道)1月19日中午,马国安和妻子在伊宁市西域餐厅忙碌着。从去年6月到此打工,半年时间,夫妻俩收入近3万元,加上家里种植的10亩地和村里帮扶的一头牛、100只鸡苗,他家人均收入达1万多元,生活走出了贫困。
    马国安是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恰特尔塔勒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4口人,只有2名劳动力,靠种植玉米和小麦维持生活。2018年6月,在“访惠聚”工作队后盾单位州财政局的联系下,马国安和妻子来到伊宁市的餐厅打工,月收入近5000元。“驻村工作队的后盾单位帮我联系工作,农忙的时候,还帮我家抢收庄稼,让我俩能在外安心打工。日子富了,生活也有了盼头。”马国安说。
    不仅是马国安,去年,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走出家门,通过就业走上脱贫致富路。伊宁市新华东路22巷的麦迪娜·阿力木江,被“访惠聚”工作队介绍到喀赞齐街办光明社区当网格员,月收入1700元,还缴纳“五金”。
    去年,自治州紧紧围绕总目标,坚持就业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不动摇,扎实推进就业惠民措施,州直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开发就业岗位4.35万个,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1.05万人次,累计创收33.56亿元。众多家庭通过就业、创业实现了脱贫奔小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2018年,州政府印发了《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启动“就业政策落实年”活动,重点抓好新一轮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地见效,为实现“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就业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大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力度,依托入户走访、农牧民夜校等形式,拓宽就业政策发布渠道,确保就业政策宣传落实到位。与县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纳入绩效考评体系,按月分析、按季通报,压实县市政府促进就业工作责任。
    注重创业载体建设,州县乡三级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州直总结推广伊宁市27家社区民生坊、霍城县19个就业工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3个卫星工厂及其他县市就近就地就业工作模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带动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不断扩大民生坊、就业工场、卫星工厂在乡村的覆盖面,解决不同群体就业难问题。据统计,州直去年新增培育创业就业孵化基地22个,带动就业184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197万元;新增创业人员5000余人,带动就业1.31万人。
    在摸清底数、细化到人的基础上,自治州不断加大培训力度,确保贫困家庭每户至少一名劳动力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农村零就业贫困家庭至少一名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依托政府组织、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通过宣传发动、劳动力储备、岗位开发和岗前培训等多渠道挖掘疆内外用工单位,高位推进城乡劳动力向疆内外有组织转移就业。2018年,州直有组织转移就业人数大幅增长,向疆内外企业转移就业7480人。
    州就业服务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分类分层次转移精准有效地促进了重点群体就业。”自治州按照就近就地、州内转移、疆内解决的思路,突出妇女、新成长劳动力、青壮年等重点转移群体,分类分层次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去年,在全疆地州中,自治州首家承办了国家第五届高校毕业生新疆专场招聘会,进一步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同时,扎实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帮扶工作,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稳妥推进了州直县市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
    去年,自治州贯通州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平台信息化通道,采取“人社部门+‘访惠聚’工作队+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三位一体模式,深入推进“就业扶贫百村行”专项活动,把用工量大、用工门槛不高的企业组织到贫困村招工,实现政策到村、岗位到户,让贫困劳动力有就业技能,有就业平台,有就业门路。去年,州直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26场,组织企业476家,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参加招聘2万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000余人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