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 新疆伊犁州将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

来源:天山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10月18日,记者从伊犁州旅游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伊犁州旅游局将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目标,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牢固树立“特色为要、文化为魂、自然为基、人民为本”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伊犁国际旅游谷战略,以精品景区建设为基础,以旅游精准扶贫和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擎,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加强旅游安全为保障,全力推进旅游发展模式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全季候旅游转变,强化旅游引领,推动产业融合,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伊犁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型产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富民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调优结构,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优化空间布局。突出“特色为要、文化为魂、自然为基、人民为本”理念,打破行政地域单元,推进旅游空间布局优化,提升旅游资源整体利用率。一是突出伊犁风情。总体上构筑一个中心、三个组团板块、三条景观带、七个集散基地、二十个特色旅游小镇、X个旅游服务营地。二是勾勒伊犁旅游之魂。充分挖掘伊犁灿烂的多元文化,深度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为伊犁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三是展现伊犁原生态之美。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坚决禁止实施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生活环境质量、旅游资源品质的基础设施项目。坚持“两个可持续”理念,保护与开发并重,充分保持旅游产品的原真性和独特永生。四是放大旅游富民功效。把旅游扶贫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重要政治责任,着力开发一批具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镇,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特产经营等旅游扶贫项目,鼓励成立乡村旅游公司或合作社、农家乐协会,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优化时间和客源结构。一是大力发展冬春季旅游,加快推进滑雪场、滑冰场等冬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冬春季旅游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进入性。把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与伊犁冰雪游、生态游资源有机结合,加快开发以冰雪、民俗、温泉、运动踏青、赏花等为重点的特色旅游产品。出台冬春季旅游发展奖补办法,以较高折扣的旅游冬春季产品让利于民,推动冬春季旅游掀起高潮。其次是优化客源结构,扩大疆外游客数量。在央视和其他主流媒体播出伊犁国际旅游谷专题形象片,主攻强势主流媒体,扩大伊犁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主动与携程、驴妈妈等网站合作,拓宽网络营销渠道。深化“以旅为桥促交流、苏伊两地一家亲”活动,鼓励江苏省游客来伊体验与内地差异性较大的旅游产品。与知名网站、网络达人联系,制造伊犁旅游新闻亮点,提升品牌形象,引起广泛关注。加快伊宁——霍尔果斯边境旅游试验区、霍尔果斯中哈国际合作中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推动边境旅游取得新突破,使伊犁成为国内和中亚游客的中转站。

  优化要素结构。以推进全域旅游、全季候旅游为抓手,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要素发展的规模、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培育伊犁民族特色餐饮业,打响伊犁民族特色传统美食品牌。建设一批绿色环保酒店、中低档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集中连片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休闲农庄,建立乡土特色鲜明、民俗风味浓厚、环境整洁卫生、服务水平一流的农家餐饮住宿娱乐体系。加大精品景区创建力度,力争A级景区数量和品质有明显提升。大力发展低空旅游、跨境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旅游、创意旅游、康养旅游、探险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推动旅游产品结构向观光、休闲、度假、康养复合型方向发展。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和生产加工,开发更多包含民族和地域元素的旅游工业品、纪念品。围绕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加强文艺演出与旅游实景演出策划与组织,积极引导演艺团体开展旅游演出活动。

  优化基础设施结构。在巩固提升那拉提、喀拉峻等5A级景区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开发建设惠远古城、中哈国际旅游区、夏塔、库尔德宁等重点景区,配套完善旅游标识、景区厕所、休息场所、游览观光、安全防护、供水供电、供热通信等设施,力争通过3年努力,完善所有景区旅游标识系统和旅游厕所,景区停车场充分满足游客需要。加快S218墩麻扎——那拉提高速公路、S220旱田——特克斯一级公路等伊犁河谷骨干公路网络建设,推进伊宁——巴仑台铁路等铁路建设,加快昭苏支线机场建设步伐,增加伊宁至国内主要客源地城市的直飞航线和客运列车班列,进一步满足游客多样化出行需求。加强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市近郊景区公交化,合理规划布设公交旅游车辆停靠站,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坚持把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作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的重点,大力加强城市路网、绿地、公园、公厕等公用设施建设,提高生产、生活和旅行便捷度、舒适度。加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和管理,突出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彰显城市风貌特色。对自驾游线路、营地进行合理布局,建成一批覆盖面全、功能完善的自驾车营地。

  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和活力

  大力开展伊犁全域旅游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昭苏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大力实施全域规划、全域诚信、全域建设、全域交通、全域服务、全域管理、全民参与、全域营销、全域“旅游+”等9大行动计划,争取2018年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整体启动伊犁河谷全域旅游工作,进行深入思想发动和细致安排部署,明确全域旅游总体目标、进度安排、工作要求,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创新符合旅游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模式,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和门票收入权质押等办法,扩大旅游产业发展融资渠道。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推进PPP等投融资模式,打破行业、地域壁垒,简化审批手续,为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开展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制订出台伊犁河谷各项规划与旅游规划融合衔接的管理办法,抓好各类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促使伊犁河谷全域以旅游业为重心配置资源,使“多规合一”管理工作常态化,增强全域旅游发展的协调性、一致性和整体性。

  开展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执法改革试点,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根据全域旅游发展需求,完善工作职责,升级综合服务能力。探索设立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改革旅游综合执法机制,消除现有执法手段分割和管理体制弊端。

  探索建设旅游数据中心。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把旅游人次、收入、从业人数、带动就业、对GDP的贡献率等重要指标纳入自治州统计指标体系,科学测算评价旅游经济贡献,发挥旅游统计的服务、评价和监督作用。

  积极申报国家旅游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借鉴海南国际旅游岛经验,积极协调跑办,争取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支持,把建设伊犁国际旅游谷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更多政策和项目支持。

  探索“需求+旅游”发展新模式,创新旅游新产品、新业态

  开发昭苏夏塔——阿克苏温宿古道探险游,完善节点布局、安全防护、应急救援等安全服务设施。依托高品质温泉旅游资源,在尼勒克、特克斯、昭苏县大力发展以温泉沐浴、特色休闲、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康养旅游产品,建设特色主题温泉和国家级温泉度假区。加大图开沙漠开发,开展驼队观光、滑沙、越野车拉力赛等项目,使沙漠旅游成为“塞外江南”的一道特色风景线。开发水上娱乐园、景观吊桥、水域景观小品、漂流等项目,推进水上观光体验旅游产品。

  积极顺应国内、疆内自助自驾游发展新趋势,鼓励发展自驾房车营地、探险营地、露营地以及直升机、低空飞行器、智慧景区等项目建设。

  围绕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加强伊犁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精心设计建设一批旅游商品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民俗演艺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等文化功能区,将伊犁历史和民族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有机融入城市景观和建筑中,支持和鼓励开展赛马、叼羊、跑马拾哈达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项目比赛、表演,加快形成旅游文化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将旅游元素融入新型工业化建设全过程,积极推行绿色制造、生态工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发参观型、参与型、自助型等多种形式的工业旅游,使工业设计、生产、营销过程成为一道旅游风景线。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村空间,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一批集观光、旅游、采摘、休闲、餐饮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

  强化管理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旅游环境综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旅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创造安全舒适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质量投诉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确保游客投诉得到及时回复和有效处理。开展诚信旅游创建。建立诚信记录、诚信评价、诚信奖罚、诚信信息发布等制度,推动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等级评定,强化信息收集、发布、咨询和动态管理等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健全旅游发展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综合管理机制,层层落实旅游安全监管属地责任,提高保障旅游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在各景区和重要节点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形成上下联动、快速反应的全域旅游卫生服务网络。建立旅游交通道路应急管理与救援系统,及时发布交通信息,保障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旅游交通顺畅。

  建立旅游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智慧旅游”战略,抓好“互联网+旅游”工作,使无线网络、3G/4G网络覆盖主要旅游节点,重要旅游节点完善固定式平板、触控屏幕等旅游信息互动终端,提供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服务。

  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深入推进旅游人才援疆工作,积极与江苏省对接,争取安排更多旅游人才到伊犁帮助指导工作,同时,组织伊犁旅游从业人员到援助省市考察学习、实践锻炼,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升能力。完善激励政策,营造宽松环境,提供优质平台,吸引国内外高端旅游人才在伊犁河谷实现梦想。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突出抓好贫困村旅游开发策划、服务管理等方面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引领一片。

  加强领导,切实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实施全民参与旅游行动,通过社会宣传、社区培训、学校教育、民间发动,使人人成为伊犁旅游民间大使,共同营造美丽整洁、服务优质旅游环境。

  建立完善伊犁旅游开发项目招商手册,做好旅游开发项目储备、论证、申报、立项工作。加强旅游就业培训基地和就业推荐服务平台建设,设立旅游创业基金,激发各族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热情。

  加强旅游形象塑造,突出差异和特色,充分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整体推介、捆绑促销,使各县市、重点景区旅游主题形象进一步突显,不断扩大伊犁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宣传促销机制,着力构建立体营销网络和多层次客源市场。发挥网络媒体优势,丰富“互联网+旅游”的内容。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景区合作交流,共同打造有效衔接的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区域互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联动机制。

  抓好旅游援疆,建立健全苏伊各级旅游部门之间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各方工作安排部署,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合作共赢、共促发展,全力推进9项任务落实。

  扩大对外开放。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精神,与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州建立定期沟通交流工作机制,在开通直飞航线、打造精品线路、加强精品景区合作、开展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探索并深化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旅游合作,建立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开辟霍尔果斯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旅游线路。(刘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