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三峡学院的一则采购中标结果引发轩然大波。一台在电商平台售价仅299元的普联“TL-R473G”路由器,在该校的招标中竟中标价高达75万元 ,两者价格相差超2500倍,如此巨大的价格落差,实在令人瞠目结舌,真可谓“奇葩中标”。
面对舆论的质疑,涉事高校迅速作出反应,发布情况说明称鉴于项目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已终止采购。坦率来讲,及时止损固然重要,但此事绝不能仅仅以终止采购就草草收场。终止采购只是第一步,后续必须要深挖背后的原因,给公众一个交代。
从此次事件来看,漏洞百出的采购流程令人咋舌。首先,在技术标准上,招标文件要求的是防火墙,而中标产品却是普通路由器,评审专家竟然未能察觉这一明显差异,技术参数审核如此不严,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其次,评标过程也十分敷衍。参与竞标的三家公司报价都远远高于市场正常价格,却依然能进入评标环节,这其中是否存在陪标、围标等不正当行为,不得不让人怀疑。再者,验收机制形同虚设,在采购流程中,本应严格的验收环节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及时发现中标产品与要求不符的问题,导致这一离谱的采购结果差点成为事实。
这一个案为当下市场招标敲响警钟。近年来,类似的“天价采购”事件时有发生,“天价U盘”“豪华路灯”等案例屡见不鲜。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公共资金的巨大浪费,也严重损害了政府部门、高校等机构的公信力,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加强招投标监督监管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采购流程的监管。明确采购的技术标准、规范评标流程、强化验收机制,让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同时,要建立责任追溯机制,一旦发现问题,能够迅速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另一方面,要提高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引入公众监督和第三方审计。让采购在阳光下进行,让公众能够参与监督,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暗箱操作。
“299元路由器中标75万元”事件不能就此打住,这是对公共采购监管的一次警示。只有彻查到底,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完善制度漏洞,才能避免类似的荒唐事件再次上演,才能真正保障公共资金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李雪
来源: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