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推广老旧小区改造“杭州经验” ​杭州加快探索 “建设数字赋能社区”

来源:杭州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杭州日报讯 一系列深度推进数字化变革的探索和行动,在杭州形成了丰富成果。
    近日,住建部印发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交流》,推广杭州“以‘六有’宜居社区为目标,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机制和创新举措。
    其中,“建设数字赋能社区”是一项重要内容。“改造过程中,我们统一建设小区内部宽带网络,推行移动、电信、联通等弱电管线‘多网合一’,支持将大数据、云平台、AI技术嵌入老旧小区治理。”市建委、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打造智慧安防小区291个。
    眼下,依托数字化改革和数智攻坚,杭州正涌现出丰富多元的旧改数字应用场景。
    智慧养老 电子导盲 智能水表
    拱墅探索老旧小区数字化改革
   
“我要加订一整年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前些天,家住拱墅区德胜新村的邵老伯一早就来到小区里的阳光老人家,向工作人员提出“追加下单”的要求。
    阳光老人家是德胜社区在旧改过程中“存量盘活”、试点打造的“省级示范五星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是社区引进的社会专业机构“乐龄家”所提供的一项收费服务。作为居家养老的一种新模式,邵老伯起初对这项服务将信将疑。
    从“先试试”到“抢着定”,是什么让他改变?
    “主要得益于我们的乐龄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乐龄家”负责人郭福琴介绍,社区居民预定“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后,不仅有专人定期上门提供助餐、巡诊、康复等服务,还会到户安装睡眠监测带、人体运动感应器、一键紧急呼叫器等,进行适老化改造,动态掌握老人生理指标及活动情况。“这些智能设备与智慧系统平台相连,数据上传后系统会记录和分析老人的生活习惯和轨迹,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当数据异常时就会发出预警。”
    不久前的一天,凌晨3点多,乐龄家的值班人员接到平台系统提醒,显示邵老伯离床异常,便立即电话联系了他。询问才知,原来是老伯起夜后在客厅休息,没有及时回到床上。尽管是“虚惊”一场,但这种“全时陪护”,赢得了邵老伯的认可。
    “在拱墅,像这样的数智创新正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加以实践,有的已开始发挥积极作用。”拱墅区旧改办科室负责人蒋叶花举例介绍,如德胜新村着力打造信息化无障碍生活圈,通过无障碍设施优化,结合智能设备与系统开发应用,实现为视障人士语音导盲、为坐轮椅等行动不便的居民制定无障碍出行路线等功能;和睦社区为辖区内207户孤寡失独、高龄独居老人家庭更换了物联网智能远传水表,通过对持续低水量、持续高水量、高峰零水量、长时间零水量等几种情况定时监测,研判老人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向老人的子女亲友发送预警信息等。
    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构建协同推进
    杭州将鼓励小区因地制宜试水数智应用
   
实际上,安全智慧的基础设施建设,正是构建完整居住社区的第一要素。
    “完整居住社区,是完善城市居民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以打通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构建‘安全智慧、友邻关爱、绿色生态、教育学习、管理有效’社区人居环境。”住建部科技委社区建设专委会委员、泛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王贵美介绍,去年8月,住建部等13部门发文,要加快居住社区补短板建设完整居住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其实也是完整居住社区构建过程,应加强利用数字化的手段,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智能化生活环境,形成基于信息和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社区管理新形式。”
    接下来,“老破小”变“智能宅”的实践,在杭州将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市建委、市旧改办目前正计划对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技术导则等进行修订,加入有关数智应用和治理探索的指导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在旧改“规定动作”之外,结合需求、因地制宜地尝试更多“自选动作”,为杭州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断试出新经验、结出新成果、树起好样板,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