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10强选手平均每人20万张短信选票计,仅10强赛第一场的短信收入,湖南卫视的进账就将超过1500万元
对王鹏来说,这个夏天注定是兴奋的。
作为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下称“天娱传媒”)的董事长,王鹏和他的同事正在把“超级女声”演绎成一场大众电视娱乐狂欢。
7月24日15点,当王鹏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时,“超级女声”10强,正聚集在天娱传媒的大股东湖南广电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做客”新浪,与网友互动聊天。
此时,王鹏已不再过分关注谁将最终胜出。相比之下,“超级女声”品牌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更让他兴奋不已。其实,王鹏已经有了大概的思路:“超级”系列将至少推出6个不同的品牌。目前大部分实施方案均已成形,有些已开始进行小规模试验。
“超女”狂潮
当湖南卫视娱乐频道的廖科在2002年底提出唱歌选秀的创意时,他的同事们对这样的节目能否在国内受到欢迎仍心存疑虑。王鹏并不否认这一创意受到了美国、英国同类节目的启发。
“我们在很早之前就看过英国的‘流行偶像’和美国的‘美国偶像’,但一直认为这种模式无法被中国文化所接受。当2002年再提出这个想法时,我们突然觉得,时机好像到了。”王鹏说。
2003年,廖科、王鹏、夏青等娱乐频道的主要编创人员在长沙进行了一次“小规模”试验——举办“超级男声”活动。令他们惊喜的是:报名人数超过3000人。
这也坚定了他们对市场的判断。第二年,即2004年,“超级女声”应运而生,并作为“超级系列”推向全国的第一个品牌。之所以转换成“超级女声”,源于电视节目一直以来都是以女性为主的节目更受欢迎和认可。与此同时,天娱传媒在上海注册成立,由湖南卫视娱乐频道控股。“超级系列”被注入该公司,成为其主要资产。
无论是“超级女声”还是其他国内同类型节目,其运作模式的核心都是“海选”,但只有“超级女声”真正把“海选”做到了极致。
在最初的节目设计中,“海选”是王鹏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坚持要电视播出的,“如果没有海选,超级女声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超级女声”的参赛原则也是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型、不问地域。
于是,观众在镜头前看到了众多长相不一的女生,也看到了唱功参差不齐的选手,许多观众一边评论“怎么这么丑啊”、“五音不全,唱得太差了”,一边又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根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31城市调查数据,“超级女声”广州淘汰赛的收视份额在最高时曾突破10%。也就是说,在那段时间里,每100个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中就有10人在收看“超级女声”。
而湖南卫视总编室负责对外宣传的人士表示,目前湖南卫视关于“超级女声”收视情况的对外统一口径是,收视份额在8%~10%之间。
饕餮商业大餐
实际上,“超级女声”的商业利润被全面挖掘也是从今年开始的。2004年第一届“超级女声”,节目的组织和安排都多少有些生涩,而且其中的商业潜能还未被更多人所发现。
王鹏毫不讳言“超级女声”在商业利润上的诉求:“整个赛程的安排完全是从商业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从“海选”、50进20、20进10……赛区决赛、全国总决赛,每一个阶段都贯穿着商业的味道。在10强产生后,赛程将改成每场淘汰一人,直至3强。仅这一部分,就长达7场比赛。还有比赛过程中的“PK”、大众评审投票以及选票的公布等,比赛过程无限拉长。
王鹏表示,“超级女声”去年的收支基本持平,如果算上后来对艺人的一些投入,可能还略有亏损,“但今年肯定是盈利的”。
结构转型上海力推现代服务业发展
如何精心编制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大剧本”,已经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昨天上午,市政府召开的“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指出,上海将加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推进力度,并将率先启动9个新建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但专家指出,在短期内,上海仍将处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两轮驱动,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型时期。
第三产业投资及利用外资加速
上海市政府适时细化出台的这些举措可谓正中肯綮。日前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就结构性数据而言,在GDP增幅比去年同期低4.5个百分点的前提下,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也下降了3.4个百分点,回落至9.6%。
在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陈宪看来,这仍属于“合理波动”范围,在产业上升的过程中出现这种波动情况,进入徘徊期,符合一般经济发展规律。
但陈宪也指出,不容忽视的一个数据是,自2002年上海市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1%之后,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5.4%,仍处于下滑状态。
对此,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蔡旭初也表示,目前,现代服务业对GDP的拉动作用的确不尽如人意。但他补充说,第三产业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81.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同时第三产业上半年吸收外资合同金额36.18亿美元,增幅达63.9%,占全市外资合同金额的比重达到50.9%。“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和投资总量不断增多,这预示着经历一个调整期之后,服务业的发展将会有一个飞跃。”蔡旭初说。
“双轮驱动”上海经济稳步向前
不过,真正以服务业为主导拉动经济增长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教授干春晖认为,目前拉动上海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仍然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产业。
干春晖表示,按照客观规律,二、三产业发展要经历一段“犬牙交错,互相交织”的时期,上海目前正处于这种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两轮驱动,共同发展”。并应主要依靠市场主导进行调整转型,政府需要做的只是改善服务环境,增强政府服务职能及效率。
陈宪进一步分析指出,上海对金融和通讯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潜在需求很大,由于竞争环境和服务水平还未到位,这些需求尚未被完全开发。一旦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形成,对GDP增幅的贡献率将超过10%,这也是制造业中任何一个行业很难达到的。
就目前而言,“超级女声”对商业利润的挖掘已渐入佳境。其与蒙牛的一拍即合已成为最新的市场营销案例。据了解,为购买“超级女声”节目冠名权,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元。在竞得冠名权后,为了投放“超级女声”标志的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平面媒体广告,蒙牛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而湖南卫视最初对冠名权的标价仅为300万元。
尽管投入巨大,但蒙牛乳业副总裁孙先红表示,目前蒙牛得到的回报比预计的要好。据了解,蒙牛酸酸乳最初的日生产能力2.5亿包,“超级女声”活动开始后20天,所有库存和当月产品均销售告罄。后来新增了2条生产线,但仍然供不应求。
此外,“超级女声”在广告方面也收入不菲。今年总决赛的广告报价为5秒插播价4.8万元,10秒插播价7.95万元,15秒11.2万元。而央视一套3月的报价,最贵的电视剧贴片广告一的15秒价也不过11万元。
此外,短信也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要利润来源。王鹏表示,短信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实时的与观众联系的方式。据了解,在“超级女声”长沙赛区决赛的当晚,观众累计奉上了超过27万张短信选票。如果以发送一条短信1元计,湖南卫视需要向移动与联通付15%到20%的费用,另付0.8%的频道占用费。而湖南卫视已与某网站合作拥有SP资格,不需要另外向SP运营商付费,余下的收入归自己。
如果以进入10强的选手按平均每人20万张短信选票计,仅10强赛第一场的短信收入,湖南卫视的进账就将超过1500万元。
不过,对于王鹏而言,“超级女声”带来的广告和短信收入,天娱传媒只能拿到很少的比例,大部分为大股东湖南卫视所得,实际上,“超级女声”的制作费用也由湖南卫视支出。王鹏也坦言,由电视产生的收益并非天娱传媒的着眼点,其重点操作的领域在于因电视而名声大噪的“超级女声”品牌的衍生产品。
“超级”系列
2004年下半年,“超级女声”结束后,王鹏“悄悄”地把“超级男声”带到了济南、郑州、长春三地,再加上长沙共四个地区进行了一次“试验”。
之所以选择这几个城市,是为了避免受“超级女声”余热的波及,影响“试验”的效果。结果,郑州共3万人报名,长春为1万多人,济南为7000多人。这次“试验”没有任何品牌的介入,但仍然实现保本经营。
据此结果,天娱传媒已决定今年9月份左右在全国推出“超级男声”。据王鹏介绍,这次“超级男声”的规模和档次将超过“超级女声”。天娱传媒准备在境外设五六个赛区,在内地将设10个赛区。运作模式仍将采取与当地电视台联合,而且天娱传媒很有可能放弃湖南卫视,选择其他电视台作为主办方。
在王鹏的名片背面,记者还见到了赫然印着的“超级童声”LOGO。
按照王鹏的说法,天娱传媒可以同时运作3个与“超级女声”同等规模的活动,上述3个品牌将是最早进入运作的“超级系列”。在这些品牌逐一被认可之后,与之相关的衍生产品也将随后进入操作。
据了解,“超级女声”的衍生产品将于明年初面世。目前正在洽谈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服装方面。据王鹏介绍,明年初,天娱传媒将在国内几大城市同时开设“超级女声”的服装旗舰店,并且将以直接投资的方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