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识境

来源:  投稿人: 逝者如斯夫   浏览次数:


  古铭云:“恭则寿。”此是实理。我常见庞眉鹤发之人,必有谦抑恭敬沉潜简重之色;彼轻浮骄肆者,往往夭折;自古才子不永其天年,总是器小自满耳。李清照的千古名作《醉花阴》写道: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读到诸多焚香场景在著名的《中秋夜大观园即景》的联句中,黛玉和湘云便有“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的对句。这描述的是香的一个品种——篆香。据洪刍《香谱》载:“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二三尺径者。”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经制出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香的燃烧时间对应相应的刻度来计时。中国文人大多爱香,不知是时刻不可离的香使中国文人创造了迥异于西方的文化模式和文艺作品,还是因为文人爱香而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总之,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独特。它既是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又作为创作的题材融入了文人的大量作品之中。篆香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中常用作计时器。中国的哲学思想与文化艺术中,有一种“博山虽冷香尤存”的使人参之不尽、悟之更深的内涵,或许其中也有香的一部分作用。
  
  佛云:身心绝烦恼,曰“静”;使心造作,曰“思”,心处静境,而进入思维,曰“静思”。今吾之静之思,非藏喜怒于无形之矜持,亦非含而不露之城府,是所谓心清则静,心执着即思也——风清月白,心清佛现。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赠他以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民资本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好一个“清风两袖朝天去”,真正体现了不贪不婪、无欲无求的境界。正是这样的一种心境,不论送什么都拒之门外,哪怕仅是一些土特产,更何况其他贵重之物,充分表露了两袖清风的洒脱和淡定。文人与香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文化与香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密切而微妙的关系。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用”香也甚多,并且更细致、更传神,还常借香来渲染各种情绪。我们总是喜欢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其实那都只不过是以己之私心去度佛陀之胸腹罢了,最终自是难越重重尘障。佛陀说:无我,亦即无我之物。直道事人。虚衷御物。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
  
  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能舍才能得,这一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唯舍得烦恼,才得拥有快乐;唯舍得贪婪,才能拥有福德。在我们苦叹人生无常的时候,不要忘了“万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年华如水流逝,轻携残落的书卷,默读,幽幽孤寂,郁郁于心,尘去罢,漠漠往事,已是昨日之歌。我只想做一场梦。心向清廉,才能做到有所为。清廉者心笃静,有所学,对名利却无所求,才能坚守党性原则,从全局上思考和把握问题。心向清廉,才能够摆脱虚名浮利的羁绊,撇开“利益”的套子,跳出贪欲的诱惑,放开手脚,一门心思用在工作上、事业上,追求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许,我会将百年的欢声笑语、悲欢离合、恩怨情仇,都视为已故春秋,让自己沉醉于其中。从此,我不愿再醒来,努力将忧伤化为柔美的句子,让一种空灵之美,流动于句与句之间。世间万物皆是生灭随缘,那么,死生亦是缘。勿以缘喜,勿以缘悲。唯超越了悲喜,超越了善恶,方能净身清心。若想使心无所束缚,唯有跳出执着。独倚幽窗,半杯茗烟缭绕,几竿翠竹疏影班驳,凝眸泪盈睫,且归,拂袖而归,清风明月般淡然。留一份清新,避世悠然。在唯美的相思中,感受一份灵犀,交错一种梦幻迷离的美,让那颗孤傲而善良的心,醉在一段情里。
  
  心怀功德,那本就是一种错失,凡有所得必先要肯舍,身无所有,心才能无所求,放下执着之心,才得现祥和之怀。让思念的气息,幽幽地穿在体内,悠长绵柔。获取一种心灵的沉醉,延续一种文字里的眷恋。人字两笔:一笔写前进,一笔写后退,不恋顶峰的人更可贵;一笔写付出,一笔写收获,失去的不一定不美丽。信仰或者是信念,本该是人一生的事业之所在。人,就是这个信仰的载体,是这个信念的物化,没有信仰的人也许就像是一条空的无人撑舵的船。人的两只眼睛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皆有佛性,只是有的人尚未知觉罢了,要知道,真正的菩萨绝非庙里的泥塑之像,唯能救人者,才堪称真正的菩萨。心向清廉,才能做到心笃静。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与私欲膨胀的时代。心向清廉,生活在其中,才能不为欲所累。生活中,听到的是大自然的风声、水声、鸟声;闻到的是花香、草香、泥土的芬芳;看到的是雄鹰搏击长空、鱼儿浅翔水底,一派生机盎然。一个“静”字,洗涤了心灵上蒙受的喧嚣和尘埃,恢复了心灵的清新和空明,拓展了心灵的空间,在深蓄厚养中实现灵魂的升华、人生的升华。心向清廉,可以养心,可以避祸,可以胸怀大志,可以高瞻远瞩,可以潇洒人生!佛曰:心即是佛!佛又曰:直接体证!但,大多的人拜佛只是为脱己孽。
  
  水从容,河流才一路逶迤,永不停息;云从容,雨才自九天抖落,汇入浩淼之中。让我们用清廉坚守共产党员的崇高信念,用清廉守住内心的从容,用清廉守望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其实本是一只只破漏的桶,装得再满,总要泄漏,不管是荣华还是富贵,不论是爱恨或是聚散,也许,精卫可以填海,然一定无法填补人之欲。欲无止境,人即患得患失,一意执取,于是,更陷痛苦之源。那么,我们先要做的,也许是修补这只千疮百孔了的破桶。山从容,才以巍然的气度,作岁月的见证;苍鹰从容,方可笑傲风雨,展翅高飞识其根本,才得解脱,使之不漏,方能圆满。沉得住气:是睿智的彰显,是理智的沉淀,是成熟的标志,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中,都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心态。心向清廉,才能做到有所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于清廉者来说,通过潜心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开阔眼界和心胸,陶冶情操,坚定理想。他们修身养性,反省自我,清除污垢,端正品性。而心中充满欲望的人终日忙于迎来送往,选择灯红酒绿,沉溺声色犬马,最后贪污受贿,堕落成罪人。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人好刚,我以柔胜之。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以无心息天下之争心。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