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审计机关建设的辨证思考

来源:  投稿人:许华柱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把和谐社会基本特征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它和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有责任,各单位和组织有责任,每个社会成员也有责任。下面我想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审计机关建设的有关问题。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基础上的。但是,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需要积极推进,现时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亟待下功夫、花力气去解决。如果看不到“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目前而言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是:
  在经济方面,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低产出、低效益问题仍然相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镇域转移,劳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居民等社会困难群体的问题急待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为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付出了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和环境破坏的  沉重代价。
  在分配方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首先,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1984年为1.71:1,2003年达到了3.23:1。剔除农民收入中的实物部分,目前城乡收入将扩大4倍多,如果考虑城市社会福利方面因素的差异,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到6倍左右。其次,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老少边穷欠发达地区,与东南沿海发展较快地区比,至少有20年的时间差。再次,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转移的态势。
  在政治方面,权力失控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立法工作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突出。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决策中缺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决策失误、决策随意,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和纠正。一些部门和系统“膨胀权力”想方设法地撑权、要权、保权。事怕多,权怕少,千方百计扩大权力,提高地位和待遇。
  在文化教育方面,意识形态领域里矛盾复杂多变。首先,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全社会教育投资投在城市的约为四分之三,而投在农村的不到四分之一。其次,落后腐朽文化还有一定市场。不少群众自觉不自觉地相信因果报应,命中注定,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等。在我们党员队伍里也有信念动摇者,意志薄弱者,不讲党性、讲迷信,不讲奉献,讲索取,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再次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散布和传播反动腐朽文化和西方价值观,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腐蚀西化我们党的干部,腐蚀我们的下一代。
在经济秩序方面,打假治乱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闭关自守到放开搞活,这个转轨期间,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劣无处不在,造假帐,报假数字,假图纸,假工程,假验收,假发票,假公济私等丑陋现象,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公平诚信成了造假者的招摇撞骗的晃子。
  凡此种种,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很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正确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问题和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思路,提出新办法,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 和谐审计机关建设必须着力抓紧抓好重点
  构建和谐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谁也不该把自己置之度外。况且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作为政府内审机关,作为执法行政部门就更不例外。况且上述问题又和审计工作息息相关,构建和谐审计机关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因此,和谐审计机关建设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必须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下功夫。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审计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是否真正发挥其作用,首要的是看其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贴得紧不紧。服务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好不好。因此,审计机关必须自觉地做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研究审计工作的发展,从服从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出发来开展工作。要使审计工作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切实做到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始终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审计中,要关注客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改革和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建设和谐社会。
  二是必须在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方面上下功夫。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基本方针与要求,也是控制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审计机关要善于从中心和大局出发,在工作总体布置上,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审计,突出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审计;在每个具体项目实施时突出审计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工作中不分主次,使重点淡化。加强审计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调查研究,找准审计工作与宏观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以此来确立审计重点项目。同时,要考虑人力、财力、时间和审计项目任务的平衡和协调,保证审计资源向审计重点集聚,保证审计计划的切实可行,在审计中坚持查处严重做假帐、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损失浪费等重大问题,切实做到审计的各个环节都能在把握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三是必须在公开透明,严谨细致方面下功夫。依法审计要求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严谨细致,保证审计质量。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的重要举措,也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把审计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综合起来,促进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并整改的重要手段。依法公告审计结果,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就是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就是打击不公平不诚信的欺诈行为,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无疑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审计结果公告中披露的事实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审计定性处理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审计之后的整改不得到公众的认可,那么,势必影响审计的权威性,还会造成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反过来影响或制约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我们的责任是难推辞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到在工作中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确保审计质量真实可靠,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是必须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面上下功夫。当前审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一套,要打破多年形成思维之势,树立和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用创新来破除审计工作中的难题,创新来形成的新局面。一要确立审计创新目标,坚持从审计工作的实际出发,选准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力求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二要注重审计新实践,通过创新,发现和走出一条新路子,使每一项所追求做好的工作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三要明确创新主体,尊重审计人员的首创精神,注意发现和推广审计人员创造出来的做法和经验,推进审计事业不断发展。
  五是必须在以人为本,夯实基础方面下功夫。和谐审计机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始终注意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人、法、技”建设。一要以强化教育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建设审计领导人才、审计管理人才和审计专业人才三支队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审计人才目标,抓紧抓好审计干部培训工作。与此同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审计人员脱颖而出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二要以提高法律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审计法制建设,配合做好审计立法工作,加快实现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三要以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审计技术进步,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努力为逐步从电子数据向审计计算机系统审计和电子数据审计并重过渡创造条件,逐步研究制定一些审计技术标准,把推进审计技术进步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四要以严格执法、提高效能、廉洁从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尽可能地缩短在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的时间,认真落实廉政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审计纪律,维护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