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定论”要比腐败更可怕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最新出版的检察日报·廉政周刊刊登文章说,社会上目前存在“腐败定论”:小官小腐,大官大腐,凡官必腐,无官不腐。这种“腐败定论”比腐败更可怕,使得腐败官员心安理得,也使得清官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
文章提到一则实例:最近,安徽省政法委为一名县公安局长特批了2万元的困难补助金。据悉,这位局长为了给妻子和母亲筹集巨额医疗费,不仅卖掉了房子,而且还举债30多万元。新闻在各大网站挂出后,网评如潮。纵观网友跟帖评论发现,居然赞许者少,怀疑者多,甚至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贼喊捉贼”者。

母亲的心脏手术花了10万元,爱人的肝脏手术花了30多万元,而他一个月的全部收入加起来也就2000来块,所以只能卖房、举债。这本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算术题,摊到普通人身上,谁都会相信,可发生在县公安局长身上,情况为何就迥然不同?因为社会早已形成的“腐败定论”——小官小腐,大官大腐,凡官必腐,无官不腐。在许多人眼中,连上路执勤的小交警都是“肥差”,公安局长反倒“两袖清风”,自然就没有多少可信度。

文章说,这位公安局长卖房、举债是不是假的,仅从报道中无从解读,我们也无法作价值判断,不过社会上这种“腐败定论”比腐败更可怕,倒是千真万确。

“腐败定论”首先严重影响官员的心态,使得腐败官员心安理得,也使得清官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当社会形成“腐败定论”的集体无意识之后,清廉的官员处于腐败官场挤压与社会不信任的双重打击的焦虑之中,稍有不慎,思想大堤就会出现“管涌”。就像上面的公安局长,面对足以寻租的权力与经济的窘迫、社会“腐败定论”的不信任感,他的个人修养能坚守多久?

当人们都有这种心态,无权时大骂腐败,正气凛然;一朝大权在握,靠山吃山,腐得比谁都起劲。“腐败定论”形成“染缸效应”,浊者自浊,清者不能自清,反腐又从何谈起?

当社会有了这种心态,就会提高整个社会对腐败容忍的阀值。腐败可不可怕?如果整个社会都对官员的腐败疾恶如仇,有“人人得而诛之”的心态,腐败就不可怕,也将有根除的一天;如果腐败侵入社会成员的骨髓,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见腐不怪,骂娘只是因为自己沾不了腐败的光,那么,根除腐败永远只能是镜花水月。

文章指出,反腐到今天,依然有“前腐后继”者,多少与一些人“腐败定论”的心态有关。单纯的腐败现象,清理起来不难,而腐败思维、腐败心态,清理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