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代妇女的裙装

来源:  投稿人:   浏览次数:

  古代“裙”、“群”两字同源,群是多的意思。汉代刘熙《释名释衣服》记载:“裙,群也,连接群幅也。”

  唐朝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封建社会鼎盛时期,高度发达的传统文化与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唐代文明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明,唐代妇女的服饰,便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它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还吸收了西域周边地区的优良成分,成为有史以来最艳丽多彩的女装。

  当我们翻开厚重的史籍,不难发现裙子也是我国古代女子青睐的衣饰。古代“裙”、“群”两字同源,群是多的意思。汉代刘熙《释名释衣服》记载:“裙,群也,连接群幅也。”

  自1985年以来新疆考古工作者对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群进行了4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毛织品,其中出土的裙装不下50件。从裙装的款式上看,有的呈喇叭状,有的呈直筒状,有的是套头式的连衣裙,从这些款式各异、色泽鲜艳的裙装中,可以看出新疆早期居民淳朴的审美意识。

  据考古专家推测,这些群装距今有2800至1500年的历史。新疆博物馆陈列的扎滚鲁克55号墓出土的一件童裙,距今2500年,保存相当完好,长63厘米,下摆宽56厘米,形制为圆领套头式的连衣裙,由红、浅黄、褐等多种颜色的布拼缝而成,下摆两侧各缀加一块三角形的毛布,使下摆加大,流露出小姑娘的童真与稚气,这件各色拼连而成的裙子,把我们带入到了童话般的王国中,它是古代西域裙装的早期形制之一。

  到了汉代,我国妇女穿着的裙装色彩、款式和质地日趋丰富,不仅有毛布裙,而且还有用轻薄美丽、柔软的丝绸缝制的裙子,对于汉代妇女穿裙的历史文献记载颇多,如东汉辛延年《羽林郎》:“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儒,”无名氏《古诗焦中卿妻作》“者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汉代乐府民歌《陌上桑》描写采桑姑娘罗敷衣着“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都是汉代妇女穿裙的例证,汉晋时期的西域于阗女子的裙装仍以毛织品为主,洛浦县山普拉古墓中出土的裙装主要有束腰长裙,无论从质地、纹样、色彩讲都是地方特色十分鲜明的裙装,表现出古朴、庄重、典雅的风格,集毛纺、染色为一体,色泽浓艳,配色和谐,具有鲜艳的地域文化特征。洛浦县山普拉古墓还出土了许多缀织毛绦裙,由宽窄不同的缀织绦、编织绦纺毛布、斜纹毛布连接而成,这些裙装保存得虽然不是很完好,有些只剩下残片,但纹样异常丰富。这些纹样多源于自然界和现实生活,常以色彩的变化来丰富图案的美感,这些神秘的图案艺术反映了于阗国人民具有很高的审美素养。

  尼雅古墓出土的另一件裙装也十分引人注目,用浅蓝色素绢上衣到腰部,然后接下裙,形成十分独特的连衣裙,款式为无口圆立领,这件裙装也十分注重装饰工艺,在领口处系一白色丝带,袖口饰几何纹,缀两条细白绢,腰间系白色小带各一,这件裙装的装饰复杂,但不紊乱,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南北朝时期,西域妇女的丝绸裙装的面料日趋丰富,印染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这一时期出土的裙装较少,而且保存的不是很好,有些只剩下残片,保存较为完好的是1960年吐鲁番阿斯塔那209号墓出土的一件黄色菱格几何绮裙,它是一件冥衣,反映了当时高昌妇女穿丝绸裙的习俗。

  唐朝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封建社会鼎盛时期,高度发达的传统文化与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唐代文明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明,唐代妇女的服饰,便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它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还吸收了西域周边地区的优良成分,成为有史以来最艳丽多彩的女装。唐代的女装基本上由衬、裙、帔三种构件组成,其中裙子是最受宫中年轻仕女们喜欢的衣饰,质地纹样十分的精美,据《旧唐书》记载,唐中宗安乐公主有一条毛料长裙,用百鸟羽毛织成,它从正面看是一种颜色,侧看又是一种颜色,在日光下是一种颜色,阴影下又是一种颜色,上面织出百鸟花纹,光彩变幻不定,这件裙子显示出当时高超的纺织工艺水平。

  唐代年轻女子最喜爱穿红色的裙子,特别在歌舞伎中十分流行,白居易的“血色罗裙翻酒污”,李白的“移舟木兰焯,行酒石榴裙”,万楚的“眉黛奇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都是描写歌舞女子的诗句,当时染红色裙的颜料,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因此人们也将红色的裙子称之为“石榴裙”。

  西域女子对红色的裙子也情有独钟,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出土的屏风绢画中有一幅《仕女图》,图中的仕女是一位身材窈窕、面目清秀娴静端庄的淑女形象,只见她发髻高耸,下身穿的就是色彩浓艳的红色拽地长裙,西域女子还喜欢穿黄、绿、蓝、青等颜色的裙子,还有两种以上颜色搭配的裙子。

  如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女舞俑,头绾高发髻,上身穿绿色窄袖短襦,紧身半臂衣于襦的外面,下着红黄间色的丝绸长裙,腰束宽1厘米、长约10厘米的缂丝带,显得格外楚楚动人。唐代西域女子中主要流行的是贴身适体的窄长裙,筒裙也受她们的青睐,裙子的质地十分丰富,有绢、绫、缯、绮、纱、罗等。追求新异,推陈出新是唐代西域女装的主要特征之一。

  如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件百褶裙就反映了这一现象,这件裙装用22条上宽3厘米、下宽11厘米纵长的绛色绢片连接而成,褶纹清晰,有穿着别有一番潇洒的感觉。此外,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绿地印花绢裙和绛地印花绢裙,不仅色彩绚丽,质地柔软精良,而且裙上印有十分精美的花鸟纹样,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